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知道要说什么

(2013-07-20 15:32:51)
标签:

杂谈

才算

房间

给我

午饭

分类: 晶滋晶味

 不知道要说什么                                                                                                                                                                                                                                                                                                                                                                                                   

第一次喝中药是在小学的时候,是个夏天,村子里来了一个打耳洞的师傅,临近午饭的时候,村子里不是集市,没有饭馆,师傅就央我奶奶可不可以在家吃个饭,用给我打耳洞做交换,那时打个耳洞也不过一块钱,奶奶心热,想也没想就应允了。我从小怕疼怕的要命,还固执。病一个礼拜不吃不喝也不愿去打针,更别说打耳洞。饭吃完,我便躲在楼上的房间里不出来,奶奶把村子里打过耳洞的几个伙伴叫来,说就像蚊子叮一下,只痒,不疼。还说,你看饭都吃了,你总不能让人把饭给吐出来吧,就这样绑着架着让他们把我的耳朵打了两个洞。一日一日的对着镜子,看着耳朵上的耳钉,生怕它长在肉里不出来了。没过多久,我的耳朵就开始红肿溃烂。这下老妈急了,别一碗饭把耳朵给弄聋了,请来了当医生的外公,开了好多的中药,而且还是每天吃三次,那种很小很小的中药丸,每次吃60粒,第一次老妈大概的数了一下,以后每次都只管倒,大概差不多就好了,那是好大的一把药,一次塞在嘴里都装不下的,每次吃药,都是老爸负责摁住我,老妈负责往嘴里灌药,还加上一些外用的药,大概一个多月,才算是好了,耳洞也还在,一直到现在。

老妈说,中药都是一副一副配好的,你只管熬,当然还有喝。没有威逼利诱,还是得乖乖的喝,因为是大人了,大人就懂生病了就要吃药,药总是不同于其他美味的食物,总也是利于病的。

按照方子上写的,加了足量的水,然后就放任它自己慢慢的熬。

从书里看到说药大多是故去很久的草。这些草经晒、烘、焙或炒等劫,就具有了药的魂魄,不经过劫难的药是没有魂的。

这些具有魂魄的药往往很苦,良药苦口利于病,可是小孩子哪里懂得如此道理,面对熬出的苦药,不是打翻在地,就是逃也似的离开了。拒绝药的孩子注定被病魔纠缠着,家人怎么可以任由孩子的不顺,不得已,捉了来,几个人摁住踢腾的腿脚,捏着鼻子撬开嘴巴,疾呼之时,汤匙里的药往嘴里倾倒,一个呛嗓子,咕嘟一声药就下了肚,得了药的身子不几日就活蹦乱跳了。可是每每疾患破入的时候都要上演擒拿、制服的喧闹。

后来为了少许折腾,就以冰糖、巧克力等来诱惑,倒也征服了一些小孩,不过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已。再后来,熬的药换成了粒粒片状的东西,上面还裹着一层亮闪闪的糖衣,用起来就便当多了。

苦药难以被悦纳,就想着用糖衣来包装,既能顺当接受,而且还达到了救治的目的,这确实是理想的境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