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许多教你双方心态平和梦中情人情感 |
分类: 晶遇ta事 |
朋友说,她的一个同学的老公骗她同学说是出差,殊不知是去外地和女网友约会去了。结果被她同学发现了,还查出了他们几年来的QQ聊天记录,所有“奸情”一目了然,连对方的身份都查的一清二白的,气得她同学几乎发了疯,顺便还闹了个天翻地覆。
无论社会怎样进步,人类如何进化,最终决定每个人或每个人类群体的思想行为方式的根本动力,还是人的本能,是人性深处的最终渴望。
每个男人有机会都可能寻花问柳,女人在适当的时候也不见得都会恪守妇道。因为原则上男人可以这样,女人也可以如此,毕竟有一个男人,就必然得对应着一个女人。说什么谁主动谁被动之类的纯属无聊,你若不同意他硬来就是犯罪,谁先起意谁先动心思勾引魅惑的并不重要。至于区别嘛,一般无非是男人直接女人含蓄,男人不如女人容易动感情,但现在这个时代,女人更现实冷酷果决干脆的也不鲜见。但是女人对男人偶尔的沾花惹草却绝对会耿耿于怀,同理,男人对于另一半的无限可能也会大动干戈。所以,一般人还是会衡量轻重,不轻易冒险,万一要是一时不慎,像这位兄台弄得家里鸡飞狗跳,永无宁日,就太惨了。
记不住是哪部电影了,男主角又一次勾引女人成功后感慨的说,“男人追求了一辈子,得到的无非是几小时。”倒有几分大彻大悟的意思,但是他可不会就此罢手,因为看明白了过去的是一回事,继续将来的的作为又是另一回事了,那是他的喜好,是他的本能,是他活着的意义。
时至今日,人类不管物质怎样丰富,文明如何发达,最基本的需求和享乐还是那几样,比如吃,喝,性。
昆德拉笔下的那个永远追求不止的浪子托马斯,大家都看到了他一次又一次的对异性的勾引和渴求,谁关注过那么多和他一起狂欢的女性,或者比他还要滥情,比如那个萨宾那,也从未有过从一而终的念头,特丽莎也有过对他的背叛。当然他终于还是摆脱了非如此不可的魔咒,和特丽莎一起在宁静的乡下找到了一份恬淡的快乐。
金庸笔下的那个段王爷倒是花心的很,也实在的可爱,明知道这样对妻子和情人们都是一种伤害,也为此深深自责,却也真的管不了自己,依然四处留情,弄得儿子爱上的每个女子原来都是妹妹,大家一起尴尬万分也无可奈何。幸好最后才知道他唯一的儿子竟然也是夫人不忠的产物,才彼此释然,只是对他成了莫大的讽刺,这也是金庸这只老狐狸的得意之笔吧,的确厉害!
人本质上是孤独的,软弱的,饥渴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以后,就时刻面临着这个陌生世界的无视,冷漠甚至敌对,于是他必须要抓紧一切可以抓住的稻草,加固自己的坚强。努力维持与亲友的关系,尽可能获取更多的财富力量,占据最有利的生存地位,都是为了增加安全感。但是这些外在的内容再丰厚,也无法填充到心里,弥补那份与生俱来的卑微与孤独。于是他还要与别人更亲近,与别人产生共鸣与融合,乃至得到别人的感情与心理的认同,而最能慰藉彼此的无非就是男女之情。也许男女真的原该是一体,或者阴阳总要调和,这也是所有生物学原理的基本准则吧。
不论海德格尔怎样界定人们的焦虑,弗洛伊德怎样强调人类的性本能,查拉图斯特拉怎样的狂啸,浮士德怎样的不知餍足,有些事终究无可回避。
所谓爱情,真的只是一阵子的事,只是一阵突如其来的激情。越得不到越是强烈,一旦得到了也就平缓下来,纾解开来,最后归于平静。即使貌似天仙,总对着看,也总会有审美疲劳的时候。婚姻,是人类这种群居动物聪明的社会契约,使两个陌生人紧密团结起来共同对抗这个冷漠的世界。有个经济学家说,不妨把结婚看做一笔生意,把对象当做生意伙伴,不是没有道理。另一本《裸猿》更是把人类完全置于生物社会学的角度无情解剖,扒掉了所有衣裤,结果似乎更接近于真实。
即使不以功利的眼光来看待,也总要现实的认清形势。把两个人长久紧密连在一起的,更多更持久的也是一种相互依恋扶持的亲情,而不是爱情。当然也可能一直都有爱情的因素在里面,因为双方都可以与时俱进,不断的充实自己适应时代和对方的口味,魅力长存,只是这样的难度系数太高了。
今天的各种出轨早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不管出于怎样的心态,都罪无可恕,也都无可厚非。在机会大好,诱惑足够的时候,谁都难免吧,即使你当时真的做了柳下惠,谁知背后会不会把肠子悔青骂自己是猪头三?
但现实中也的确有更多的人坚持传统,出于不愿不敢或者对于契约的尊重等等,总之更值得尊重。
因为大多数这样的平常人才是真正的伟人,他们心态平和,波澜不惊,心理与感情的世界有足够的充实,没有那种强烈的非理性饥渴,或者可以自己疏解调和那种情绪。强烈的占有欲是一种病态,无论对物还是对人。
为什么托马斯们对性那样的迷恋执着?因为他们心理上渴望的是最彻底的融和,感觉上屈从的是最原始的欲望,所有冠冕堂皇的理由,都只是借口。但他们双方都是快乐的体验,潇洒分手,他们的友情只限于单纯的性友情,豁达开放,得到了也就失去了,占有了也就没有了。
而现实中更多的还是夫妻之间的持续依恋和包容,即使只是出于习惯,却也如同埃里希.佛洛姆所说的那种海一般的温和的交融,彼此完全的开放和付出,更温馨更长久。
所谓的网缘网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无非是利用网络的便捷增加了一种和陌生人结识的途径罢了,天南地北,可以顷刻链接,素不相识,瞬间成了“好友”。可是无论这个好友名单有多长,真正的好友能有几个?而且来的容易去的也快,几天冷落,一言不合,就会拉黑删除永不相见,即使曾经一往情深,转身之际也成了天涯陌路,想起也令人伤感。
许多时候,我们都是无聊时想聊天,空虚时才需要充实,可是既然觉得无聊,还聊什么?真的空虚的话,怎能再用空虚填补?现实中不如意的,网上同样也难得志。
每个人心里都有个梦吧,都有个一直在找的人,网络无非是帮助扩大了搜寻的边界,但依然不会帮你找到那个人,至多是网友变成现实中所谓朋友,梦中情人成了现实的情人,每一个都有梦里那个身影的某些特征,却永远不会有人完全的相同。聪明的人就不再做那个梦。
平日怎么想,临事如何做,总要自己有主张,别指望谁来教你。谁都不一定真的明白,谁也不见得真的清楚,怎么做都可能正确,怎么处置也许都没有道理。
人本来就不是理性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