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性格强悍的女人,遭遇了丈夫背弃、轻生,儿子冷漠、反目的人生惨痛,她在顶梁柱倒塌后独力挑起家境的生计,又在精神支柱崩溃后重整了废墟一般的心灵。
电影《万箭穿心》把真实生活中血淋淋的一幕展现在观众的面前,把每个人世俗的心都穿透,然后再缝补一遍,“真如夏天正午在武汉的马路上暴晒几个钟头:晕过去的再醒来,便会无限怜悯自己的身体和遭遇;晕不过去的就得熬,万事不能想,想也不能想自己。”
其实,我们的现实中,像李宝莉这样的角色有很多,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有些人甚至比李宝莉的状态更惨。但《万箭穿心》几近完美地将这种状态活生生地展现在大屏幕上,让我们去直面这样生活。真实的生活,我们未必会在意。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被命运戏弄,被生活折磨,被至亲至爱的人伤害过……我们每个人只看到了自己为至爱者痛苦着,却看不到自己或许恰恰也是给至爱者带来痛苦的根源。我们面对痛苦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把握生活的能力。我们超越痛苦的能力,决定了我们有可能获得的幸福的程度。
《万箭穿心》看起来就像是真实的历史的记录,就是在展现生活自身,也仍然拥有意义,让人在观看时,在黑暗中去用痛觉感受那种不幸与坚强。然后让人在走出电影院之后,能有所感觉,不再那么的麻木。
生活比艺术更真实也更残酷。生活中,你可能就是李宝莉,可能就是李宝莉的丈夫,还有那些表面很光鲜体面的年轻人,很可能就是李宝莉的那个儿子。是的,这世间,有太多遭受过万箭穿心的人们。有一个父亲写给他女儿的信,其中写道,女儿每天敲击着键盘,声声戳心。他的女儿曾经长年沉浸网游。
我与这位父亲一起读过《万箭穿心》,也一起体会过生活的万箭穿心。正如柴静的一个被访谈者所说的: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或许每个人经受的痛苦是不一样的,但只有在深夜里痛哭过,天亮时擦干眼泪继续生活的人,才有资格有能力笑面人生。
《万箭穿心》的故事就是你我的故事,作者方方在谈到李宝莉这个人物时说:她们像男人一样,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节奏快捷而又市场纷乱的时代艰难地讨一份生活。相信她们中的许多人都遭遇过人生的大劳累和大苦痛,但你看到她们的时候,她们却很少像小女子一样哭哭啼啼,或是时时露一副苦瓜脸,更或是见人便痛诉自己的遭遇。她们常常用咋咋唬唬的大笑把自己内心的痛楚掩盖起来。顶多说一句,怎么办呢?天塌下来还不得自己扛?总不能天天哭吧。
《万箭穿心》的每一个镜头,都像根根利箭,穿透中国当下社会百态与人性伦理。婚内婚外,幸福不幸,在这里,都能找到珍惜的理由或熬下去的勇气。这是文化的力量。
岁月流淌,消解太多仇怨。我们就算不是有罪的人,但都有需要救赎的人性。
到底靠什么来救赎?对无数缺少信仰的人来说,只能是文化。毕竟,社会的分层,生活的多元,价值的多样,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自己的判断,都有自己的幸福,也都有自己的苦难。
佛说,人活着是为了赎罪。不管你是不是信仰神明,人活一世总需要经历苦难与悲伤,不管你伟大还是平凡,富有抑或贫穷。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那些生命中我们不愿面对的现实,尽管残酷却也是生命本身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爱人的分别,至亲的离去,病痛的折磨,财富的起伏,理想的挫折,各种或大或小的飞来横祸,我们永远无法预计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再小心翼翼也躲不开命运抛向你的砖头。
仅凭一双手,可能搂不住颤抖的双臂,仅凭一双脚,可能走不出悲伤的泥沼,仅凭一颗心,可能不足以坚持搏动着挺过世事沧桑。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
保有爱,与温暖同行,才是照耀人生得以前行的灯
有了李宝莉,我的心也变得温暖了起来。顺着李宝莉的眼光和手势,我又看到其他人物。唉,人生就是这样。面对生活,大家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思路。当然也就各有各的辛酸,各有各的快乐,各有各的苦痛,各有各的幸福。各有各的温暖,各有各的残酷。只是,人生有多少快乐、幸福和温暖,就会有多少辛苦、苦痛和残酷。我想,我要表达的大概不外乎这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