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身受,就不会感同


标签:
亲身经历夜无眠头疼脑热人生主观臆断杂谈 |
分类: 晶遇ta事 |
这世上没有感同身受,当你不去经历你永远不可能懂得,或者说不可能全面去体会亲历者的感受。以前的同事生了女儿,两个没长大的孩子瞬间晋升为父亲、母亲,这一个多月,我在微博上看着他们的变化。
“古今中外史上有过爸妈被孩儿累死的么?反正我快累死了。”
“一一同学最近不老实,晚上扯着嗓子啊啊啊的叫,大人抱起来就睡,放在小床上就接着叫,如此反复,折腾几夜无眠,我们几近崩溃。于是昨晚,一一她爹拿出了准备冬天用的婴儿背巾,顿时世界清净了。”
“有了孩子才知道什么叫做“甘于奉献”,哪怕是凌晨3点起床用背巾哄她。我最近学会了睡短觉,一晚上能睡5、6觉”。“养鱼可比养孩子容易多了。”
“家里的宝宝到了流口水期。一抱起她我的肩头就是一滩口水,我要不是她亲爹,可能会当场疯掉。她的口水期,也迫使我改掉了随时亲她的嘴毛病,免得口口扯银丝,为此孩子她娘比较欣慰。谁要是哪天看到我身上干了的口水印,在此先声明:我还没痴呆,那不是我流的。”......
如此生活的片段,让我看到一对儿新爸爸、新妈妈平凡生活中蕴含的伟大和奉献,为什么古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娘恩。”那就是没有感同身受,你再深的感受也抵不上真正的经历。结婚前不知道当家的不易,结了婚才发现操持一个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不仅仅是柴米贵。等到自己有孩子了,才深深的感觉到父母当初多么的不容易。平安无事的时候不怎么觉得累,尤其是孩子头疼脑热的时候真的是急的上火。身心疲惫几近崩溃。想想哪个孩子小时候还不是一样,不知给父母惹过多少想不到的麻烦呢。所以很多人,总是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才真正想到去关心父母,去反哺自己的老人。
昨天和几个年长的姐姐们同桌吃饭,妈妈们的话题三句话不离孩子,我只能当一个旁听者,以点头微笑来表示我的存在。她们说养个孩子不求他成才成器,能让他顺利成人,成为自食其力的人,非常不易。孩子能独立就是成功了。平平淡淡,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可贵。可是我转念想想:这是不是也是她们这些四十不惑的妈妈们给孩子下的主观臆断呢?至少我小的时候可不曾想过要平平凡凡的过一辈子,尽管现在还是如此的平凡。我们不是她怎能懂得她的感受?回头看看自己的路,难道让孩子和我们一样平淡生活她就会真的快乐么?
现在即使告诉她:“你所认为的妈妈的那些成功,我都不觉得珍贵,相反,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十七岁女孩的母亲,是两个大狗的麻麻,承担着一家人的家务和劳作,要侍候一园子的花草树木,是我最大的成功,因为我被家人所需要。”她又如何能够懂得?
就像我曾经写下“退步其实是向前”,可对于人生刚刚展开遐想翅膀的孩子,我们如何能够告诉她去理解这句话呢?就像故事中说:一个人生来就当和尚,没人会感动,也没人会觉得他是如何的参透了人生,当一个皇帝抛下江山和美眉去做和尚,你会觉得他是真的看破了红尘,是真的明白了平平淡淡才是真。而实际上,后者也一定比前者对人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和全面。无论奋斗之后是辉煌还是失败,必然会更加接近于他想要的人生的意义。
所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都需要自己去经历,哪怕是坎儿,哪怕是劫,你告诉她可以这样绕过去,不会得到真正理解,而你也不会懂得当初愚公为什么不能绕山而过,非要固执的去搬那座大山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苦痛,别人无法真正感同身受。所以可以同情,可以慈悲,可以宽慰,可以体谅,永远不要盲目觉得你可以对别人的痛苦与幸福感同身受、不过如此,然后指手画脚,出谋划策,以自己高明的人生体验给别人指一条明路。
所以当她说:“谁来读我怜我懂我,唯月白清风,唯冷雨孤夜。”你可以静静的听,然后递一杯热的茶。什么都不用说,不必打扰。
“你,不能怨我的痴。你,只是不懂我。”说这话的人心里有多痛,只有自己知道。
感同身受,只是存在于字典的一个词汇,绝不存在感同身受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