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即便变得再糟糕,我们也挺过去
(2012-01-03 10:47:58)
标签:
吴菊萍喜马拉雅山末日人类人性2012杂谈 |
分类: 晶眼百态 |
不管你愿不愿意,2012年还是“按计划”来临,然而我们进入2012年的心情既好奇而又忐忑,因为一个预言,更因为一部电影。在这个被称为“世界末日”的年份,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度过?
我们生存的日常世界充满着分裂与斗争,以邻为壑、明争暗斗的现象并不少见。在这个世界上,一些人对于他人是猜忌的,也有一些人觉得世界对自己不公,对于他们来说,人生就是一场灾难。
在电影《2012》中,世界末日到来时,人类团结起来,表现出人性的善良一面。难道只有面对世界毁灭的大灾难时,人类才会寻找人性的出路,才能实现人性的升华与救赎?如果并未直接面对大灾难,人类就一直要分裂和争斗下去吗?2012年12月21日,洛杉矶:大地崩裂成一条条深不见底的沟壑,岩浆涌上街道,摩天大楼像多米诺骨牌一般倾覆。同一天,喜马拉雅山留守的僧人还没来得及敲响第三声警钟,洪水就攀上了这座“世界屋脊”,将一切都卷走……这是电影《2012》描绘的“世界末日”画面。磁极互转、小行星撞地球、太阳地球行星连成直线、太阳活动剧烈,这些“传说中”能带来毁灭性灾难的事件,在2012年会不会出现?
或许,“末日论”唯一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反省生命的意义,找寻人性的光辉。
天灾不可怕,因为天灾只是个概率问题;可怕的是人祸,防不胜防。即使侥幸躲过了天灾,也未必能躲过人祸。
全球性问题依旧,人类作茧自缚。日本核泄漏事故,让一向被认为安全、环保的核电因此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人祸不断,生存都是侥幸。当“百年一遇”年年遇,当地铁事故造成271人受伤算“轻度追尾”,当“核载9人实载64人”的校车四处可见,当“引起高度重视”的渤海漏油持续四个月仍未得到有效治理……你就会发现,你能活着,真是侥幸。
如存在主义心理学所言,世界和生命原本都没有意义,所有的意义都是人类自我赋予的。当人类面临末日,地球崩塌,人类要面对人类自身意义感和希望感的丧失。那么,人类怎样面对世界的毁灭和个人意义、价值与信念的丧失?电影《2012》的回答是:即使世界末日的到来使人们的生存变的荒谬、无意义,人类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坚持不懈给自身赋予意义。
当地球开始骚动的时候,那些脆弱的神经也会跟着躁动。在这个时候,有必要重读一下希腊的一些先哲们所留下的东西。比如: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世界是永恒的”。这样,你就会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世界的变化。世界永恒也罢,世界会不停地遭到改造也罢,总之,它会一直地存在下去。
有些自然灾难不可避免,但人性与文明的灾难却可以避免。不论何时,只要彼此之间传递更多的温情与温暖,人心也就不会真正冰冷与绝望。文明可以将人类的香火延续。哪怕是世界末日,地球毁灭,冰雪覆盖,洪水滔天,人与人之间在最后一刻还是可以传递人性的温暖与爱。
有人说,“地球的末日”还未到来,“人性的末日”却已提前降临。其实,人心远没有媒体宣扬的那么丑陋。在我们的身边,人性的光辉无处不在: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踢掉高跟鞋,双臂接住10楼坠下的妞妞;重庆“最美护士”,嘴对嘴实施人工呼吸救活奄奄一息的为溺水老人;“最美撑伞女孩”为腿部残疾、讨饭维生的大爷打伞……我们所听闻的“人心不古”,更多是因为规则失序造成。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检视自己的良心,保持良知和清醒,那么所谓的“末日”就会离我们远一些。
法国作家罗歇-波尔·德鲁瓦在《世界末日,之后呢?》一文中提出这样的思考:“世界末日,是什么的末日呢?税赋、荒唐的行为、疾病等,从此将完全消失?一切都将消失,因为世界将不复存在。”如果在世界末日,各式各样的战争和冲突、各种卑鄙可耻的言行、CPI、GDP、环境污染、独裁……都随之消亡,那么我们欢迎这个末日的到来,然后打开窗户,呼吸“末日”后的新鲜空气。
“世界末日”是荒唐的,因为我们平静地度过了许多个“世界末日”;“世界末日”也是可能的,因为上帝随时可能对人类发怒,而人祸也随时可能捅破天。迎接未知的“世界末日”,我们该囤积道德,在“末日”到来之前寻求心灵的安宁;我们该囤积文明,为未来的居民留下不朽的遗产。诺亚方舟的“船票”有限,高官富人也不见得买得到票,而恰恰像陈贤妹、吴菊萍这样的好人才能领取……
2012来了,你准备好了吗?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愿意用真心去拥抱2012,世界便不会变得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