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张艺谋的救赎与被救赎

标签:
金陵十三釵张艺谋倪妮贝尔娱乐 |
分类: 晶影晶书 |
贝尔:不当英雄神父,混混才有趣
贝尔饰演的小混混“入殓师”,从一开始就深入人心:他被叫来安葬被炸飞的神父,满脑子想的只是洗劫教堂里的捐赠箱,找张舒服床躺躺,当地窖里冒出一堆妩媚妖娆的风尘女子时,他两眼发亮,调情不止,为搏“秦淮头牌”玉墨的欢心,他甚至穿上神父衣服Cosplay,刮胡子只为迎合她“曾经爱过一张年轻干净的脸”……
“当我们在国外放映时,影片一开始就听见观众心领神会、很微妙地笑,我就想,这事儿成了!我和贝尔为这个角色讨论过很多次,贝尔甚至把约翰的出生地、口音都构想好,他跟我说,混混比英雄有趣多了,他还润色了所有的英文台词,因为他知道外国人的笑点在哪儿。”张艺谋对重金请来的贝尔一直赞不绝口,除了他死活不用做了超多功课的土耳其裔替身、打破好莱坞工作制配合拍摄之外,“他还跟我说,当由始至终的‘英雄神父’会比较无趣,混混反而会很有意思。事实证明确实如此。而且我见过很多抢戏的演员,贝尔呢,会把自己的戏给别人,比如他跟我一起分析曹可凡的人物形象,现场给曹可凡加了很多台词,这一减一加,确实让他们的几场对手戏更流畅、更有味道了。”
唱诗班的小女学生们,最初很瞧不上“钓鱼巷的女人们”,她们不仅一进来就抢占了教堂的地窖,“还把秦淮河的香脂味儿都带进来了”,学生们要保卫自己领土的干净,死活捍卫洗手间的使用权,这一场“厕所战役”,也让妓女们的风骚泼辣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从教堂彩色玻璃射进的流弹,终于把她们从和平俗世的打闹,拉回了正进行残酷战争的现实世界。
日军闯入,生死攸关,小女孩书娟为保护地窖里的玉墨们,眼神对视的一念间,她甩头把日军引上了二楼……于是当这帮女学生被迫要赴日军的“魔鬼之约”的前夜,玉墨们决定出手相救,“她们就算回来了,还能活得下去吗?”
这其中的起承转合,颇多亮点:当女学生们怯怯问约翰,“她们究竟是什么专业人士”时,约翰神父附体般给出了最精妙的解释;当玉墨们在地窖里穿上学生服时,言语间的世事沧桑,以及“让你们也记住姐姐们的风采”的《秦淮景》演奏,虽有煽情之嫌,但也不乏动人之处,连贝尔都说,“我没法说最喜欢自己的哪场戏,但最惊艳的画面,是她们弹起那首曲子的时候,美得令人心痛。”
在“谋女郎”的群戏里,老谋子的色彩运用再度带来惊喜:风尘女子们以玉墨红绿刺绣为代表的艳丽旗袍,女学生的素蓝长炮,教堂彩色玻璃投射出的旖旎世相……在玉墨们脱下旗袍换上学生装的瞬间,美之殇,更蔓延开来。
《变形金刚3》的音效师、《盗梦空间》的剪辑师、《007》系列电影的爆破团队、美剧《太平洋战争》的视觉特效、《杀死比尔》的美术指导、《花样年华》的服装设计……还有张艺谋口中“600多人的摄影师团队”,共同组成了这个号称砸了6个亿的电影的“魔幻阵容”,用张伟平的话说,“每天都要烧掉好几百万!”
成品出炉,战争戏表现不俗:中国军人以人肉作盾与坦克抗衡,大义凛然令人飙泪,而角落瑟瑟发抖的新兵蛋子瞬间被炸飞,又以真实感再痛人心,到最后,佟大为饰演的李教官一人单挑一队日军,格局并不铺张,却以精密布局取胜,颇有好莱坞观感。
而佟大为与教堂的交集,是他把叫“浦生”的小兵扛到地窖,只想“他能在一个暖和点儿的地方走”,而浦生与妓女豆寇的对话,是令人流泪的黑色幽默,“你娶我吧,我跟你回家种田!”“我家没有田……”“那我弹琵琶,你拿根棍儿,咱要饭养你妈!”“我也没有妈……”
如果说张艺谋的电影曾经有过《十面埋伏》《英雄》般不知所云的浮夸,这回的《金陵十三钗》终于打通了好莱坞与中国这任督二脉,以诚意俘获人心。
如果中国电影永远是那么几张熟脸,是不是也算另外一种冒险?而且新人有新人的好处,贝尔拍这部戏只有两个月的档期,为了保他的戏,有时会让他对面演员的戏全部推倒重拍,这也是磨练新人的过程。至于花6亿是不是要赚回10亿,那是制片人考虑的问题,他认为值得就投入,我的工作,只是要做好导演。
2006年周晓枫推荐给我这个小说,我看了以后很感动。南京题材的电影很多,但严歌苓的小说让我想到不一样的点,就像这个电影里的最后一幅定格画面一样,从教堂的彩色玻璃看下去,一群花枝招展的女人走进教堂,这就是我看小说时已经想好的画面。这是很独特的画面,它跟我所有过去看到的南京题材电影都不同,我就为这种独特性而激动。一个导演一生可能会拍很多故事,但独特是他毕生希望追求的。
细节很多,比如结尾,约翰把他亲手装扮的美丽女子们送上卡车,这个画面很有意境,也拍了很多次,从最冷拍到最热,打仗的镜头更拍足三个月,还有贝尔说的他最喜欢的画面,十三钗弹奏起秦淮曲,这是整个压抑里的一次璀璨,它一定要绽放一次,因为延续的悲剧里需要这样的点。小女孩书娟要是活着的话,她现在应该90多岁了,她的记忆也许会丢失,但那个美丽的瞬间会延长,那么好听的歌,那么美的女人,这是人类记忆的特性,所以也是我看重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