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拾”起冷漠人们的温情“荒”?

标签:
彭宇案美德小悦悦阿q正传道德感杂谈 |
分类: 晶眼百态 |
两岁的佛山女童小悦悦,先后被两辆肇事车两次碾压,在肇事车逃逸后,十八名经过的路人均对躺在血泊里的孩子视而不见。终于,一位拾荒老太发现了小悦悦,把她抱到路边并找到其家长。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2011年10月21日零时32分离世。
当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跟很多人一样,除了愤怒,还是愤怒。愤怒他们无视生命的存在,愤怒他们怎么可以那样漠视一个脆弱的灵魂,愤怒他们路过时的理直气壮,愤怒他们麻木的良心......这一刻,“彭宇案”,又跃然于脑海,本来快遗忘的一件事,就这样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又一次成为见死不救的最完美借口。
事实上,早在“彭宇案”之前,同类的悲剧一直都在上演,从数百人围观街头强奸,到车祸现场无人救助伤者,再到围观者催促跳楼者“快跳”……国人麻木的看客心态由来已久,让一个“彭宇案”背负这劣根性的全部罪责,不仅不公道,更容易让人找到“不作为”的托词和借口。
在记录了惨剧发生的视频中,路过的,有牵着5岁女儿的母亲,有随后折返的绿衣男子,还有一个据称平时总驾着三轮车在市场内转悠的“收买佬”,然而,当他们被人们找到时,被指认者有的矢口否认,“如果看到,我死给你看!”有的则振振有词,“别人不敢碰,我怎么敢碰?”
这样的口吻何等熟悉,鲁迅的《阿Q正传》里写过,当阿Q站在囚车上即将被枪毙时,他是万分恐惧的,街道两旁的看客眼睛让他想起饿狼来,“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地穿透了他的皮肉。”这些冷酷无情的旁观者,看似事不关己,其实,他们全是惨案背后的帮凶。
体制是有缺陷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体制的缺陷就原谅自己的麻木冷漠;“彭宇案”等个例助纣为虐般的伤害了社会的良心,但是,这就成了我们将自己的良知也放逐到地狱里的充足理由?今天,当我们对着小悦悦的悲剧指手画脚、口诛笔伐的时候,请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在那个下雨的傍晚,是我们经过血泊里的小悦悦身边,我们会不会成为第十九个麻木而过的路人?
一个两岁的孩子,还不知道世间冷暖,在被车第一次碾压之后,这个原本该给予她温暖的世界,却给了她第二次伤害。和肇事司机的粗心冷血相比,一些由平庸者实施的“恶行”更加令人愤怒。
在小悦悦惨遭车祸后,有恶作剧者打电话谎称自己就是肇事司机,更有甚者质疑救人的阿婆是为了让自己出名。这便是典型的中国式看客,一方面胆小怯懦,不敢伸出援手,另一方面又爱凑热闹,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无论是恶作剧还是炒作论,他们虽不是残忍的施暴者,也不触犯法律,却因数量的众多,更让人看到了当今社会的道德沦丧。
哲学家汉娜·阿伦特说:“恶一向都是激进的,但从来不是极端的,它没有深度,也没有魔力,它可能毁灭整个世界,恰恰就因为它的平庸。”鲁迅的《药》中描写了先觉者夏瑜被杀时情景,简直比赶集还热闹,人群“潮一般向前赶”,“脖颈都伸得很长,仿佛很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等真到杀头时,却都胆怯了,“轰的一声,都向后退,”差点把等着拿人血馒头的老栓挤倒。
看客的冷漠,他们自己永远无法意识到,更加不愿意承认,这也是“彭宇案”屡屡被拿来做借口的原因。一个糊涂的法官、几个好心人被诬赖的案例,并不能迅速的拉低国人的道德底线,事实是,我们的底线,早就已经低到了尘埃里。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生活的丰富发达并不总是带来道德高尚的人民和文明的社会。道德是一种自律的行为,需要法律、媒体的监督和制约,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内心拥有一种神圣的道德感。面对小悦悦的惨剧,要斥责那个司机和18个路人的冷漠,在发了牢骚、抱怨了社会之后,更重要的是要反思我们每个人心中是否有那种驱除冷漠的道德感。
没有了这种发自内心的道德感,抱怨、批判就很容易异化成推卸责任的行为。不仅要求别人成为有道德的人,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这才是打破“冷漠怪圈”,避免小悦悦惨剧重演的根本之道。
如果做好人好事不但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需要背负上风险和骂名,那么人情冷漠、道德滑坡也就不足为奇。在小悦悦惨剧中,唯一伸出援手的拾荒老人却被邻居指指点点,最终感叹一句:“做好事,我觉得不容易。”长此以往,人人都对受伤妇孺、跌倒老人视而不见,后果将不堪设想!
高尚的品行同样需要社会风气的扶持和倡导。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又说“仁者必有勇”。老师认为,勇敢应与美德同在,见穷困落难之人,顿生仁慈之心,关键之时出手相助,此为仁勇;伸张正义,敢为民请命,嫉恶如仇,敢打抱不平,此为义勇。
在社会的急剧转型过程中,人人讲究利益交换,没有了文化情操,也没有了友谊和交情,取而代之的是金钱至上,用制度缺陷来掩饰自己沦丧的良心。
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是一位拾荒老人出手救了小悦悦。原因很简单:她没有多少知识,不知道知识分子们的反道德说辞。无知反而保护了人之为人的良知。现代知识从根本上说是无视良知的,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所形成的各种知识体系,更是有意地抑制乃至消灭良知,事事以“利”为导向,“道德成本论”等荒谬言行甚嚣尘上。
不过,你们忽略了一点,人皆有良心,正因为制度的不合理,道德才尤显珍贵和重要。也惟有借助这一的道德力量,人们才能积聚出制度变革的力量。对冷漠、自私的道德谴责,才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从而阻止制度的堕落,甚至改变不合理的制度。
做好事,常常会面对无法预知的风险和损失,如果一个社会不能通过法律有效的制止这一点,不能对见义勇为者加大正面激励的力度,道德自然岌岌可危。
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到的方式得到实现。给见义勇为立法,建立完善的补偿和奖励机制,才能让好人做好事务后顾之忧,整个社会风气得以重振。
众生本来都有恻隐之心,为何这些路人对受伤倒地痛哭的小悦悦不理不睬、视而不见呢?其一,这些人怕惹祸上身。其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又在人心里潜移默化。现代社会,忙赚钱忙生活忙这忙那,经过路过就是错过,可惜,你们错过的是一条人命!哪怕你们赚够了钱,但是却失去最起码的人性。
救救小悦悦,务必先救救这些人冷漠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