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另一种永恒的完美


标签:
维纳斯半亩园《红楼梦》华美老教授杂谈 |
分类: 晶滋晶味 |
残缺,可解释为“不完美”,“有缺陷的”,总令人遗憾和惋惜。然而有的时候,美丽是需要一点不完美,增添神秘,才容许你做梦和想象。它会使我们更加留意它自身的特质,会使它独有的魅力随想象的翅膀飞升得更加高远。
著名维纳斯雕像就是一个绝好例子。尽管它没有双手,但依然受人们的青睐。人们在欣赏之余,纷纷揣测维纳斯的手的姿势应该如何摆放,心里才一直耿耿于怀,也才一直不肯忘记它的美丽,它的与众不同。假如那雕像完整无缺,神秘感便离开,让你感到兴味索然。其实,人们欣赏的是他们的梦想。
有残缺才有想象空间
像喜欢满月一样,中国人喜欢完美。虽然古人也赏残月、咏落花,但那是文人雅趣,实际生活中多半当不得真。京城有家快餐店,名曰“半亩园”,墙上有一首诗,极言“半”的妙处,道是:“酒饮微醉偏好,花是半开最妍。”但我想,店家是万万不敢把馅饼里面的肉少放一半的,否则顾客一定跟他急。
反观西方,对于残缺的态度,似乎倒是洒脱得多。维纳斯的残臂,是西方美学概念中著名的“残缺美”。据曾参观大英博物馆的朋友说,西方出土文物,碎的就是碎的,七零八落一大堆摆在玻璃橱窗里,不怎么考虑好看不好看。不像我们中国的博物馆,碎成几片的陶罐,一定要拼接起来,中间或有遗失的部分,则必用石膏镶嵌弥补,总要给观众一个完整的假象。朋友这话颇似有理,您瞧,《红楼梦》这样的伟大作品少了三分之一,也偏要有人来续,奈何才气终究难比雪芹,犹如伴娘的光彩终究不如新娘。
其实,朋友这话也同样当不得真。维纳斯残臂的美,并非因为它残缺。毕竟,当初她是完满无缺的。所谓“残缺美”,是因为“孤帆远影碧空尽”,人们可能永远不知道这位女神原来的双臂是怎样的美,只能面对无穷的想象空间浩叹。
我喜欢到晒台上去看黄昏的灯光,在空旷的背景中显得分外迷人。它们总能给我无限遐想。一片温馨,一片凄迷,象童话,象诗,象一首无言的歌曲。有一天我走进它,觉得并没有什么新奇。我后悔了,我应该把黄昏灯光当成一个没有谜底的优美迷题,慢慢解读,以永远延续我对此的兴趣。是啊,世上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物,更有美感,人生亦然。
装不满的筐才能盛下更多希望
哈佛大学有个教授叫劳拉·威尔博,他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崭新的教育理念、超前的思维模式享誊国际教育界。他教的学生中,有一千多人次获得诺贝尔奖及其他各项殊荣,三千多人成了社会各界的名流精英。然而,在他50多年的执教生涯中,有个奇怪的现象令人费解:那就是在每次的考试中,他的学生从来没有一人考过100分。
这天,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要退休了,在欢送他的大会上,一位记者出于好奇,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老教授听后,哈哈大笑:“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你即使是个圣人,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所以,我的学生怎么会考满分?”
记者听了,还是一头雾水。老教授接着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他初进哈佛大学的那年,他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有些考100分的尖子学生,过了一段时间,就会被考99分、98分,甚至分数更低的学生赶上,而到了最后,有些成绩特别出众的学生,却成了落伍者。如果在每次
的考试中,即使你优秀得无可挑剔,也要千方百计地找个理由扣掉一分,这样你还有前进的余地,要是给你100分,你就走到顶点了,你还有追求吗?
认识到不足之美,为人生留余地,为奋斗留一段可望而不可及的空间,是一种能力,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人不完美更可爱
几百年间,《红楼梦》问世以来,聪明美丽灵巧的晴雯拥有的粉丝就众多,甚至超过作为正牌主子的宝钗等人。
她性情爽利,口角刻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一直被作为红评中勇于反抗的代表出现,但其实细想起来,你会发现,晴雯的锋芒,更多针对她的平辈——那些同样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丫鬟。她“爆炭一般”的性格也多是在和“同行”的口角中显示出来的。
然而即便有这么多“恶言恶行”,喜爱晴雯的还是大有人在,她坦率透明、聪明调皮,凄凉的结局又让人心生怜惜。
薛宝钗那样的女人,可以娶回家供着当太太,但要和她要死要活的爱一场,可能性基本为零。林黛玉那样的女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有点让人吃不消,但正是因为她真实,她不完美,她会吃醋,会斗嘴,会骂人“放屁”,会看不起人,所以才显得那么可爱,那么玲珑剔透,是真正的女人。
实际上,今天的读者并不一定待见虚假的完美偶像,如果让我选择,我更愿意拥抱有过污浊过往后更加锋利清醒,有过复杂纠缠后更加睿智深刻的尤三姐,晶莹剔透、不拐弯,也不曲折,充满个性的晴雯,以及不甜美不柔媚,任性而真挚的林黛玉。和完美相比,欣赏真实,更需要清醒的眼睛和深刻的智慧。
不完美的人生更完整
从前有一只圆圈缺了一块楔子。圆圈想保持完整,便四处寻找失去的那块楔子。由于它不完整,所以只能滚动很慢。一路上,它对花儿露出羡慕之色。它与蠕虫谈天侃地。它还欣赏到了阳光之美。圆圈找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配件,但是没有一件能完美地与它相配。所以,它将它们统统弃置路旁,继续寻觅。终于有一天,它找到
了一个完美的配件。圆圈是那样地高兴,现在它可以说是完美无缺了。它装好配件,然后滚动起来。既然它已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圈,所以滚动得非常快,快得以至于无暇观赏花儿,也无暇与蠕虫倾诉心声。圆圈快奔急骋,发现眼中的世界变得如此不同,于是,它不禁停了下来,将找到的那个配件留在路旁,又开始了慢慢地滚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从某种奇妙意义上讲,当我们失去了一些东西时反而感到更加完整。一个拥有一切的人其实在某些方面是个穷人。他永远也体会不到什么是渴望、期待以及对美好梦想的感悟。他也永远不会有这样一种体验:一个爱他的人送给他某种他梦寐以求的或者从未拥有过的东西意味什么。
人的存在在于不完美,而人的追求理应是完美
人生境界还有一个层次,那就是经过奋斗把不完满变得完满些。只豁达而不奋斗,就成了玩世不恭,那才是彻底的失败者。人生是不完满的,苍鹰与苍蝇绝非一个样。怨天尤人是不对的。老子说要“无为而治”不是说“无为而掷”,更不等于无所作为睡大觉,所以不完美绝非自暴自弃,无所事事的弱价值取向。我们应有“焚膏油”“恒兀兀”的态度,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深得此间真味。
为来世上走一遭的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去创造美好。但是,人无完人,人是无法做到完美的。
有的时候人越是追求完美,反而越不完美。与其做一个完美的人,不如做一个完整的人。做一个完人,好人,只是活出一半真实的自己;而做一个完整的人,则是活出全部真实的自己。
何必执著“最好的外衣”
一位功成名就的作家出名之后,总是感觉忙碌得不亦乐乎,又感到生活很累,便去请教一位年老的禅师。
作家向禅师言道:“师父,我为何自从出名后就觉得工作越来越忙,生活越来越累呢?”
禅师问道:“你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呢?”
作家如实回答道:“我一天到晚要交际应酬,要演说演讲,要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同时还要写作。唉!师父,我活得太累太苦了。”
禅师突然打开衣柜,对作家说道:“我这一辈子买了不少华美的衣服,你将这些华美的衣服都穿在身上,就能从中找到答案。”
作家说道:“师父,我穿着自己身上这身衣服就足够了。现在你要我将这些华美的衣服都穿在身上,我会感到很沉重的,我肯定会极不舒服的。”
禅师说道:“这个道理你也懂,你为何要来问我呢?”
作家一脸迷惑,禅师说道:“你不是已经知道——你穿着自己身上的衣服已足够了,即使再给你穿上更多华美的衣服,你也会感到很沉重的,你也会觉得不舒服。你难道还不明白——你是一个作家,你并非是一个交际家,也不是一个演说家,更不是一个政治家,你为何要去扮演一个交际家、一个演说家、一个政治家的角色呢?你为何要去做一个交际家、一个演说家、一个政治家的事呢?你这不是自找苦吃、自找罪受吗?”
作家恍然大悟:“每一个人都只能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其人生才会轻松愉悦啊!”
不必去追求生命高度之外的东西
一只老鼠跳进了米缸。缸里的米比较多,所以老鼠站在米堆上,离缸口比较近。在米的这个高度上,它刚好能跳出缸外。这时米堆的高度,就是老鼠生命的高度。它应当在这个高度上及时地跳出米缸。
可是,老鼠舍不得这一缸的大米,一直埋头拼命地吃。它未注意它的肚子虽然越来越充实了,它站的位置却越来越矮了。对它来说,缸口是越来越高了,已经超出了它所能跳起的高度———它的生命的高度。
本来,这只老鼠吃几口米是可以的,还不至于跳不出米缸。可是它太贪心了,它吃掉了它生命的高度,再也跳不出那个米缸了,它的生命被它爱吃的大米吞噬了。
鲁迅说过:“倘若完全的书,天下可读之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之人也就有限。”生命不是上帝用于捕捉错误的陷阱,谁都不会因为小小的错误而成为不合格的人。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事事如愿,事事完满。生命是一场球赛,最好的球队也有丢分的时候,最好的运动员也有失误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让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有时很多事,
是人力所不能及的,有时也是超出人的计划外的,也许像维纳斯一样,有一些残缺,留一点遗憾,才能让已经拥有的一切显得更可贵、更美丽。
例如青春,似一杯醇香的酒,可你还没有尝过真醉的滋味,就看到了杯底;浪漫,是一篇优美的乐章,你刚刚静下心来想专心去听,偏偏只剩下了尾音;春天,是一朵花和一个故事,你仿佛憧憬了她许多时候,直到自己已结成果实,才知道已经走过。曾几何时,年少意气风发的我们吸收着阳光雨露,却不知道珍惜时光,曾经的我们在一放手一转身的刹那间错失美好与亲情,追悔莫及。所以,我们尽力使我们的人生少些失去,尽力给与我们亲人更多的爱,尽力让我们的亲人过得更快乐;不能让我们对父母之爱,等到站在殡仪馆的告别仪式上,而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憾言;不能让我们对人生的爱等到站在回忆的路口上,去做“结草衔还”的誓言,更是没有意义。
作为走在人生旅途中的我们,不必刻意追求那份完美,但却要懂得珍惜所爱,释开疑惑,放开心胸,学会爱与宽容,学会更多更多,尽可能地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
人生不存在完美,但是我们永远不能放弃对完美的追逐和想象。只是,也要明白,月满则亏,不能过度苛求,为人生留点遗憾的空间,体会你身边所有的好,所有的美,包容遗憾与不完美。你的生活会变好不止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