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15 11:04:48)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以李煜《虞美人》为例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已成为当前人们生活、学习和交往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强调教师转变教学模式。鉴于此,本文从高中语文诗词教学出发,借助信息技术教学,以李煜的《虞美人》为例,力图找到一种更高效率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掌握基本诗词知识的前提下,领略诗词的魅力,提高自我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诗词;教学应用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诗词是体现人文性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传统的诗词教学只注重围绕课本讲授内容,学生被动地接受和背诵诗词,完成默写任务。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诗词教学,有利于改变鼓噪乏味的课堂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收集、整理学习资料,在扩展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分辨能力。本文以李煜的《虞美人》为例,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一、高中语文诗词教学引入信息技术的原因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在实施教学建议中,”积极鼓励教师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倡导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过程;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教学改革,利用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学习空间,创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学习生态。”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1、信息技术能够弥补传统诗词教学的不足

传统的诗词教学存在教学内容有限、教学模式单一、教辅材料狭窄等不足。信息技术为诗词教学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师在围绕课本主体内容的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更多的相关内容,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教师也可以在网上学习优秀的授课资源,这样大大节约了教师的备课效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图文组合的运用,可以使得诗词内容更具画面感、生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分析诗词内容时,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等工具来展示知识点,学习诗词的内容、分析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品味作者深层次的情感。教师不必费力的备课、板书,还可以用动画的方式对诗词进行总结。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与教材有关系的知识、延伸知识的覆盖提供了便利的讲解。这样,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诗词教学的“听、读、说、写”等基础知识与音频、视频、图片、数据库等多种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结构。

对于学生来说,运用信息技术的诗词教学,在图与文的交融、动与静的结合中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节奏,还要对多样化的授课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并且积极思考,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个性化发展的潜力。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引入诗词教学,可以弥补传统诗词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加强师生的互动,构建和谐、开放、高校的学习课堂。

2、信息技术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新课程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诗歌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对鉴赏诗歌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更高效率地实现这一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教”与学生的“学”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接受文学魅力的熏陶。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教师也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在分析诗词作品时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帮助对作品的理解。

课后还可以安排学生学习课外语文课程资源,例如:电影、电视、网络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等。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诗词的内容,还可以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从而感受诗词的魅力,提高自我的审美情趣。

3、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诗词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但传统诗词教学主要是将诗词作为古文知识进行教授,一般采取讲解重点实虚词,逐句分析诗歌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归纳作者的情感,死记硬背经典段落或全文,然后默写检查。这样在授课中带有很强的应试教育特点,使得学生失去了对诗词美的欣赏。但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诗歌具有画面感、形象感、美感,情境营造更加生动和美好。学生在融入声音、视频、图片、文字的教学内容中会得到美的体验,能更好感受诗词意境,在提升诗词素养的同时也会激发对文学的兴趣,从而提升文学素养。

二、以李煜《虞美人》为例浅谈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文以李煜《虞美人》为例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以及课后交流三个方面将诗词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方面,根据课本内容,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包括音乐、视频、虞美人词牌名、霸王别姬故事等),完成教学设计,并制作精美PPT课件。

             学生方面,学生要提前做好课本预习,与此同时要求学生查阅李煜家族、生平以及野史等资料,以小组为单位上课进行汇报交流。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运用信息技术下载网络资源,在课件中插入音乐,授课时,幻灯片放映同时播放音乐虞美人,创设情境,酝酿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然后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它要表达什么感情?

学生自由发言。创造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敢于发言,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课讲授

(1)知人论世:包括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该部分由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自主分享汇报。最后由教师补充归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古典诗词教学改变了学生围绕教师转的现象,鼓励学生主动查找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可以锻炼其分析、概括、归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文学常识:借助课件,组织讲述“虞美人词牌小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学生积累基础的诗词文化常识。

(3)朗诵欣赏:借助配乐诗朗诵音频,让学生把握本词的音韵节奏,加深学生对本词的整体感知和情感感受。

(4)品味意象:展示“春花秋月”、“故国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等图片,让学生在形象的画面中找出意象,可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热情,并想象该意象背后的情感,为体会本词的情感做铺垫。

(5)体会情感:逐句分析本词,在教学中教师借助音、视频(配背景音乐花间梦事)和知识链换引入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例如在讲解“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师可以提出疑问“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然后进行知识迁移,结合已经学过的《诗经·采薇》中“昔我往昔,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分析该句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表现手法。

分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时提问:改变的只是“朱颜”吗?运用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链接南唐宫殿的富丽堂皇,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片段,李煜被囚后的生活图画,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发生了改变?”通过图片、视频的动静结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热情,产生所谓的“眼球效应”,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认知效率。

讨论探究,自主交流: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愁的是什么?如何来表达他的“愁”?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前文找出本词意象,探究意象的深层含义,例如“月”意象的涵义:望月思乡 ;望月怀人;望月感怀——词人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6)鉴赏手法:如何来表达他的“愁”?即是分析表现手法。学生讨论交流后,主动回答问题。(效果:学生通过讨论,实现了自我表达、与人合作、交流共鸣的目的。这样在人机互动基础上,更好的实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师进行课件展示,以便学生能够进行归纳总结。

   巩固拓展:借助互联网给学生提供更多李煜的词作,例如《破阵子》、《乌夜啼》《忆江南》、《相见欢》,课件将这几首词作进行比较研究,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的同时,更为深入体会本词的情感。(效果:通过信息技术,使学生阅读大量的诗词,领略了诗词的魅力,同时提高了分析鉴赏能力。)

7)本词总结:先由学生自主归纳,然后课件展示。

8)音乐欣赏: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能够更好体会本词的情感,得到美的享受,提升其诗词素养,人文感悟。

(三)课后交流

运用训练: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试联系作者的身世,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课后完成,写在练习本上)

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诗词网站,加强学习。同时,也可推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

综上所述,在李煜《虞美人》教学中,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来收集、整理资料,并且利用技术软件链接拓展材料,扩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导学生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和认识。也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信息技术软件插入音乐,链接视频、动画展示图片,辅助学生理解,同时教师设计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师生、生生的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本词情感的深层次感悟。

三、信息技术在诗词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1、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强诗词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性。诗词的内容通过动态的文字和图片的结合,加之配乐朗诵和富有情感的视频画面,创设的情境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让的情感得到共鸣,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通过理性的思考,从而加深对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因此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诗词教学不仅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现艺术作品,还能让学生的理性思考与情感体验得到双重发展。

2、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了诗词教学内容,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信息技术独具特色的交互能力,使得诗词教学的内容得到了极大地扩展,教师可利用的资料无限增加。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课堂把控学生,刺激其学习兴趣起到了重要作用,増进了学生对诗词文本和作品内涵的理解,提髙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互联网上进行检索、查阅和进一步的学习。这不仅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受到了诗词的熏陶,有利于其文学素养的提升。

3、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理解的偏颇,过度地追求技术效果,频繁地使用各种动画等,会使课堂节奏过快,课堂氛围热闹,可学生却不能深入思考,这使诗词教学本末倒置,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四、结语

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为诗词教学构建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无限地扩大了诗词教学的观并广度和深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并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学生在阅读资料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诗词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率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也要合理、适度,否则,会造成本末倒置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