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Hannibal)之于我,是罗马共和时期北非古国迦太基(Carthage)那个发誓终身与罗马为敌的军事家,也是《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里那个食人魔心理医生汉尼拔·莱克特(Hannibal
Lecter)。今天我要说的是大文豪马克·吐温度过他的童年、少年的地方:密苏里州的汉尼拔。
虽是密西西比河上的一个港口小镇(a port town on the Mississippi
River),汉尼拔却哺育了被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称为“美国文学之父”(the father of
American literature)的一代文豪马克·吐温。
汉尼拔小镇俯瞰图
在镇上唯一的大道南面,有一幢白色两层小木楼,这就是马克·吐温的故居(Mark Twain Boyhood
Home)。面对这幢小楼,浮现于脑海的,不是叼着大烟斗、留着浓密胡须的马克·吐温,而是他笔下那帮顽皮的少年。
故居旁有一道半人多高、五六米长的篱笆,即“汤姆·索亚篱笆”(Tom Sayer’s
Fence)。在《汤姆·索亚历险记》里,汤姆的姨妈罚他刷篱笆,狡黠的汤姆想了个鬼点子说服他的同伴来帮忙。结果,同伴们不仅争着要为汤姆刷篱笆,还要送礼物贿赂他,以赢得刷篱笆的机会。
小镇每年有“汤姆·索亚日”(Tom Sawyer
Day),从全国各地选拔的中小学生会在当天赶到这里,参加汤姆·索亚知识竞赛。现场也会举办漆栅栏比赛(fence-painting
contest),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刷漆工作。
马克·吐温出生在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Florida, Missouri),名字虽大,实际上是个小村庄,姊妹七人,排行老六(he was
the sixth of seven
children)。四岁时全家搬迁至密西西河河畔的汉尼拔(Hannibal)。小镇生活是《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1876)中圣彼得堡(St.
Petersburg)生活的灵感来源。他18岁离开,22岁重返。1859年获领航员执照(pilot's
license),成为密西西比河上的领航员(riverboat pilot on the Mississippi
River)。因每天要报适航水深“mark
twain”,后得此笔名。1871年,全家迁往康乃迪克州(Connecticut)的哈特福德(Hartford)。
其早期作品轻松幽默(light and
humorous),后来逐渐演变为对人类虚荣(vanities)、伪善(hypocrisies)以及人类残忍行为(murderous
acts of mankind)的揭露和批判。《密西西比河的旧日时光》(Old Times on the
Mississippi)与《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Life on the
Mississippi)曾吸引了无数像我一样的文学爱好者的密西西比河朝圣。
导师多年前在美访学期间在汉尼拔小镇与模仿马克·吐温的演员合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