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一节好的历史课(原创)
(2012-02-10 15:59:54)
标签:
杂谈 |
我心目中的一节好的历史课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惟一拥有者,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及其检测主要由教师或教育主管部门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被动地接受结构性的知识,应对各类功利化的考试。
为此,一节好的历史课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应当深切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惟一拥有者,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及其检测主要由教师或教育主管部门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被动地接受结构性的知识,应对各类功利化的考试。但在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通过各种迅速便捷的信息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与源泉,其主要职责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促进者,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多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创建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氛围;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能够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学,教师围绕学生自主的学来展开的,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
教师要突破以往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当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
识和创新意识;要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即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把被动接受“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
实施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以教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在运用方面更多的是以奖惩性为目的,即把课堂教学评价结果与对教师的奖惩结合起来,是静态的一次性评价,属于终结性评价。就其较典型的优质课评价形式看,由于片面追求一节课的质量而不是整体的教学水平,造成有的学校请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集体备课,依据评价指标精雕细琢一节课去参加比赛。有的青年教师“一课成名”各种荣誉接踵而至。但平时大多数课的教学水平并不高。显而易见,只有较优秀教师能得到奖励的终结性课堂评价,难以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场教学大赛后的课堂,“‘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课堂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师的能力并没有在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新的教育教学观念难以内化为教师们的要求,形成性评价没有落到实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主体作用被忽视,基于教学过程中的选择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在以突出终结性功能的课堂教学评价下,已经被掩盖。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有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所依据的评价标准多是以教师为中心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基本被忽略。另外,其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结构、评价方法等方面都存有不足,因此,探索出一条科学的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显得非常必要。
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实际,不同的历史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特长,不同版本的教材有各自编排的特点,不同章节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不同维度的学生有各自不同的实际,我们不能部分具体实际情况人为的制定统一的标准来进行“一刀切”。为此应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比如说在《抗日战争》这课内容中,我们除了进行讲解相关内容只是以外,可以偏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爱国注意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而在《梭伦改革》这课内容中则要强调对个人意志的培养。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地区较为富裕,有些地区较为贫穷,那么这两者之间学生的素质就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把这两个的地区学生等同起来,而人为的强求一致。同样的道理,不同教师也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年轻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没有老教师深,但是他们在上课激情方面、以及对新的教学理念、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具有优势。为此制定了获得评价手段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为此我认为,一节好课,就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特点的前提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正是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 因此,在教学中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在愉悦的情境活动中,发学生的个性,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① .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实践证实,新奇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学史爱好。②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情景教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情景教学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从而感悟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不断明确这种主体地位的学习责任感。如在实施模拟角色情景教学法时,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表演,结果,同学们认真地查阅资料,精心预备,出色地完成了模拟角色的表演。一节课都是由学生参与完成,他们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只起到课前指导、课中点拔,课后评介的指导作用。③ .学生素质得到提高。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了锻炼能力的环境,体现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多种能力得以提高。④.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得以开发。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形成学生自我组织和相互启发,互相促进的多向交流关系,通过创造活动,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同时迫使学生不断去拓宽思路,开创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去获得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