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几大理论

(2011-06-20 12:15:42)
标签:

杂谈

1发展性教师评价

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教育研究者针对奖惩性教师评价的各种弊端,提出了发展性教师评价这一评价方法。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为宗旨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一种形成性教师评价制度,其主要目的是在没有奖惩刺激的条件下,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蒋建洲在《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中指出:“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依据一定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观,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配对,制定双方均认可的发展目标,对被评价者的素质发展、工作责任和绩效进行评价判断。被评价者在发展性教师评价中,可以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发展目标。”发展性教师评价不是一种特定的评价模式,而是一种科学的评价理念,将“发展”和“主体”作为重要取向。因此,发展性评价就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特别重视教师的个性差异,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

2后现代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教育家比贝(C.E.Beeby)、林肯(Y.5.Lineoln)、斯塔克(R.E.Stake)和库巴(E.G.Guba)等。后现代主义提倡价值多元化、成员全面参与和共同建构,它主张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听取不同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将评价看成是评价者不断地协调各种价值标准之间的分歧、缩短不同意见之间的距离、最后形成一致看法的一种过程。

后现代主义给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新的视野,即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课堂教学评价不能以绝对统一的标尺来衡量所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发展状况。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学结果,同时还要更加关注整个教学过程。评价人员的构成要多元化,因为只有听取来自各方的不同见解和观点,并且基于科学的分析才能对被评价者做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再从教学本体论的观点来看,活动是教学发生最根本的基础。基于师生共同活动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做出判断,而且更应该是开展下一步教学活动的生长点,它的功能主要就是为了促进教师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改进教学。所以,课堂教学评价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发展,而不在于选拔和甄别教师。

3多元智能理论(多重智力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美国心理学教授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一种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这一理论对传统理论(如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都认为智力是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提出挑战。

这一理论主张树立多元化的、情境化的评价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力的不同组合使得每一个体的智力结构各具特点。而且,即使是同一项智力,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根本不存在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模式或评价标准。然而,传统上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一个模式或标准,且重理论轻实践,方式、方法单一,有很大局限性。因此评价者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树立一个多元化的和情境化的评价观,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或类似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评价不能将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应侧重于教师如何发现学生各方面的长处并很好地鼓励和利用,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如何认识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等许多方面。

4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从皮亚杰(J.P.Piaget)、布鲁纳(J.S.Bruner)等人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知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虽然建构主义存在不同的倾向,但不同流派的建构主义之间仍然存在许多共同的主张。这些主张使建构主义理论给现代教学评价至少有以下几点有益的启示:

第一,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第二,教师不是知识的简单呈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学生的想法,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

第三,学习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习者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因此,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就应该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重视教师教学角色的变化。教学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训练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2.5近年来,代表新的课程评价思想的“表现性评价”或“替代性评价”“真实性评价”方法被引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许多学校和教师充满热情地开始尝试使用“档案袋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方法,为这场“评价革命”抹上了浓重的国际性色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