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杰伦歌词中的修辞
(2011-08-30 08:35:40)
标签:
周杰伦歌词传统语法修辞文化 |
分类: 我最爱的 |
周杰伦是当代华语乐坛最闪耀的星星,成就他不可撼动地位的因素,除了其自身超常的音乐天赋和自创的演唱风格外,其歌曲歌词题材的广泛,语言形式的新颖,特别是修辞手法的运用灵活,更是将古典风尚与潮流元素奇妙融合,形成了新奇独特的风格。这种打破“陈规”,冲破传统语法“束缚”的语言现象,让受众眼前一亮,造成强烈的听觉冲击。本文从修辞学入手,于歌词修辞与文化倾向、修辞学理论背景、“辞格”在歌词创作中的运用三个方面切入,分析周杰伦歌词中那些突破人们大脑传统思维模式,给人们带来全新审美效果的修辞方式。
通过对周杰伦歌词中修辞运用的探讨,我们可以窥见修辞这一传统化手法在现代流行音乐中日趋成熟的态势。周杰伦歌词中大量修辞的灵活运用,使我们很欣慰地感觉到修辞这种趋于书面的手法已经广泛渗入到普通大众的生活娱乐中去了,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文化倾向。这说明,流行元素与古典意蕴的这种结合,是能够给现代流行歌曲带来新鲜感,创新性的。而这种结合所带来的新奇独特的风格,正是大众对新的审美趣味的呼唤。通过对周杰伦歌词的分析,也让我们看到,歌曲歌词是应和了历史发展规律而逐步走向兴旺繁荣的。周杰伦歌曲歌词中使用的超出人类大脑传统思维模式的大胆独特的修辞手法,是符合这个社会前进方向的。
“80年代初期,在思想解放的背景下,歌词灵性逐渐回归;90年代歌词对自我进行了重新定位,到了新世纪,歌词开始追求花样翻新。”周杰伦歌词中大胆独特的修辞运用,正是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下。并且,周杰伦的歌词中不仅新奇,而且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古典的抒情情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1 歌词修辞与文化倾向
修辞是一种为特定目的而努力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是自古以来文人极力追捧的写作手法。随着历史的进步,伴随陶行知“知识分子要想大众文必须大众语”等观点的深入,修辞这种文绉绉的东西逐渐渗透到普通人群的生活中去了,而大众流行歌曲修辞的广泛运用则更是验证了这一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周杰伦歌曲歌词中修辞的运用,着实将修辞这种很书面的技巧在通俗歌词中演绎地淋漓尽致。
“流行歌曲及其歌词文本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从流行歌词文本出发,能够把握消费社会下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流变。”周杰伦歌词中大量修辞的灵活运用,使我们看到,修辞这种精英文化已经从金字塔的上层延伸而下,自然渗入普通大众的生活娱乐中了,这就是当今文化的消费倾向。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曲风及歌词的不断创新,流行歌曲日益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流行歌曲歌词作为一种文艺形式,已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不少优秀的歌词文本在注重思想性的同时,也在追求艺术的创造性和审美的愉悦性。这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现象,我们要构建一种创新型社会。周杰伦歌词不仅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将创造性发挥到极致,同时又将传统化修辞灵活运用其中,赋予歌词更深层次的内涵,可谓兼收并蓄。
在对周杰伦歌词修辞的仔细分析之后,我们似乎发现,当下流行歌曲的审美流变,是将歌曲歌词的新奇性、独特性、传统性融入歌曲歌词的流行性、优美性、情感性中,而周杰伦歌词中的修辞,正是这一趋势的最典型代表。
“传统概念中,我们认同“一种修辞行为在交际中应该是以规范的语言为基础的,没有规范的语言,也就难以借助语言信息来正确地传达自己的交际意图,实现修辞行为的有效性。”]但是周杰伦歌曲歌词中打破“陈规”,冲破传统语法“束缚”的修辞翻新运用,颠覆了长久的歌曲歌词审美评价,符合了歌曲歌词语言在当今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符合了大众新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趣味。这一现象体现了当下青年群体的心理、城市群体的心理以及整个社会群体心理,这种突破是遵循了社会发展趋势的,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也正是通过这种对当下文化倾向的研究,我们才能创造出更适合大众聆听、追捧的音乐,营造出更和谐、愉悦的文化氛围。
2 修辞学背景理论
任何分析实践以及运用生成,都需要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都需要有理论做支撑。本文主要以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为理论参考,探究周杰伦歌词中修辞技巧运用,并指出当代社会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
陈望道先生所着的《修辞学发凡》,是一部融合中外,贯通古今,体系完备,又具有创新理论的中国现代修辞学奠基之作。“他认为,修辞可分为广狭两义:(甲)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乙)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在之前,古希腊修辞学创始人之一的亚里士多德也提过类似修辞学理论。他认为,修辞作为一种语言使用技巧,目的也是为了说服听众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提出的,他的修辞推论是其修辞学的核心之一。在分类上,陈望道先生将其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材料上的辞格,意境上的辞格,词语上的辞格,以及章句上的辞格等。
这四类往下具体分为多种辞格:
1、材料上的辞格:譬喻、借代、映衬、摹状、双关、引用、仿拟、拈连、移就。
2、意境上的辞格:比拟、讽喻、示现、呼告、夸张、倒反、婉转、避讳、设问、感叹。
3、词语上的辞格:析字、藏词、飞白、镶嵌、复叠、节缩、省略、警策、折绕、转品、回文。
4、章句上的辞格: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错综、顶真、倒装、跳脱。
本文对周杰伦歌词中修辞的运用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及分类方法。作为周杰伦御用词人的鬼才方文山在《“中国风”歌词游戏十六法》中曾说:“我所创作的‘中国风’歌词有相当一部分比较适合拿来作为修辞学教材。”在《“中国风”歌词游戏十六法》中,方文山概括了十多种修辞法的基本概念,并曾以《青花瓷》实例分析了歌词中所使用的修辞技巧,帮助读者轻松理解。
3 “辞格”在歌词创作中的运用
歌词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必然要借助有效的传情达意的手段—— 修辞。与其他歌手的歌词创作相比,周杰伦专辑中歌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运用辞格增强歌词的表现力。周杰伦歌词中充满了构想奇特的比喻、拟人等十多种辞格,这些极富想象力和内涵的歌词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幻想色调的空间。这些辞格用得翻新出奇,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束缚,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3.1 材料上的辞格:譬喻、映衬、摹状、双关、引用
3.1.1譬喻
譬喻也叫比喻,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常见的修辞格之一,历代都留下了无数比喻的佳句。譬喻这种修辞使用起来非常灵活,本体和喻体可自由选择,亦可或实或虚,表现世间万象。譬喻的形式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在当今,比喻辞格也是文艺创作中最备受青睐的,优秀的歌词文本例子也数不胜数。只是,在周杰伦专辑中比喻辞格的使用往往更能体现出虚实相生,或以实喻虚,或以虚喻实,从而达到了“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的艺术效果。本文选择从譬喻的喻体角度划分,分为以虚喻实和以实喻虚两种。
以虚喻实,喻体为具体的事物。
“这种以虚喻实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这是创造奇特歌词的一种重要写作手段,是词作者的主要文本。词作者是用以虚喻实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用以虚喻实来对抽象事物进行思考,并把抽象的事物转变具体的事物。词作者常常使用以虚喻实避免歌词的平淡和单调,使歌词更美,从而容易引发歌词读者的思考。正是由于歌词中大量以虚喻实的使用,歌词才显得生动、有趣,给歌词读者以新的视角和感受,也给歌词读者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在周杰伦的歌词中,以虚喻实是其最普遍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手法。比如“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蔓延”(《爱在西元前》)中的“思念”是抽象虚幻的事物,作者把思念的延绵不断与河流的蜿蜒曲折呈现在受众面前,然后作比,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这让我们联想起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忧愁比作一江春水,点出愁的绵延不断的特点,可以说,这两首词在修辞上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又如“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爱情走得太快就像龙卷风”(《龙卷风》),将人之感情比作龙卷风,两者都具有琢磨不透来去难以预料的特点。“相爱还有别离,像无法被安排的雨”(《对不起》),把爱恨别离比作风和雨,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善变不能预测的感情。《你听得到》中的“你的温柔像羽毛”、“你的微笑像拥抱”,“我绷紧的外表象上紧后的发条”、“她粉嫩清秀的外表象是多汁的水蜜桃”(《同一种调调》),这些句子中的抽象事物被形象化了,容易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这一个个大胆新鲜的作比呈现给我们一个个绚丽多彩,生动活泼的想象空间。
以实喻虚,喻体为抽象的虚幻的事物。
“夕阳余晖如妳的羞怯似醉”(《兰亭序》),将夕阳比作女子的羞怯,令人感受到美好又觉得要疼惜。“缓缓飘落的枫叶像思念”,“我点燃烛光温暖岁末的秋天”(《枫》),思念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体验,我们无法触摸,但词中把思念比做秋天缓缓飘落的枫叶,绵延不绝的情感在这里被具体化了,歌词想象奇特。再如, “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 “窗台蝴蝶,像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七里香》)将美好的感觉引入了具体的实物,使整首词的韵致空灵而生动。“那长城像五千年来待射的梦”(《龙拳》),把实在的长城比喻成待发射的神秘飘渺的梦;“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爷爷泡的茶》),把茶沁人心脾的味道比喻成温馨的家;“有一种榻榻米的稻香叫做禅”(《忍者》),将榻榻米的稻香和禅放在一起,使人自由联想,想到了忍者、武士道、密林等。这些比喻都是将可触摸或感觉到的事物比喻虚幻的事物,虽然表面上好像有悖于比喻修辞的喻体为具体事物的常规用法,但能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神秘感,产生捉摸不定又想去征服的欲望。这也正是周杰伦打破传统语法束缚的集中体现。另外,这种隐隐约约的比喻与周杰伦含糊的唱法也是相互辉映的。
另外,还有最常见的以实喻实的,如,“尼罗河悄悄漫过纸莎草,蜿蜒像一袭不带感情的纱袍”(《蛇舞》),将尼罗河比作气质高贵和充满历史沧桑感纱袍,无意中透露着埃及的深厚悠远的文化底蕴。“她的眼睛,像是一幅翠绿的风景”(《流浪诗人》),让人一下体会到她的单纯与清新。
不管是将抽象虚幻的事物比作实物,还是将具体事物虚化,都有助于欣赏者对歌词的理解和接受,同时也避免了作品呆板平淡的弊病。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中说过,悲剧美只在一个完整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欣赏者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才可以领略到悲剧的美。周杰伦歌词中这些充满着奇异色彩的比喻,或者将无形的事物具体化,或者将具体的东西抽象化,神秘化,而本体、喻体的组合也大大异于传统习惯,这种离奇的组合使欣赏者在克服语言组合带来的困难过程中,延长了感知的时间,从而在反复的体味中获得审美的享受。
3.1.2 映衬
映衬是指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类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反衬是把两种不同的或相反的事实、观念作比较,以增强语气,突出意义,正衬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似的次要形象衬托主要形象。
周杰伦歌词中主要用正衬。如《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花落人断肠”,都是用花残花落的凄凉景象来衬托出人物的心伤断肠。
3.1.3 摹状
摹状就是摹写对于事物情状的感觉,有摹写视觉的,有摹写听觉的。摹状所用词语自带的情感与歌词的主体部分达到了相互映衬的效果。在节奏上,摹状所用的词语也可以加快或缓延节奏,给人以抑扬顿挫的美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周杰伦的《流浪诗人》中,其连续四处运用了听觉上的摹写,“海边篱笆,咿呀咿呀”,“墙上的时差,滴答滴答”,“你坐火车,忔恰忔恰”,“写一张批纸,汐沙汐沙”,不但活泼地写出流浪诗人的惬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