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2012-12-10 11:31:43)
分类: 玉器木器玛瑙翡翠玩石知识
 汉代是岫玉使用高峰期,主要用于葬玉。常见的形制有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及成组的玉璧、玉璜。成组的玉璧、玉璜主要是贴在棺椁四壁上,也有安放在墓主人的颈下或脚下。这些丧葬习俗,看一下汉墓考古简报就知道了。我们只是凭记忆加以说明,也许内容有误。

[转载]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这类大玉璧,如果为类和田玉的玉质,反而是新作的。当时没有类似和田玉的其它广义和田玉的玉材,并且当时和田玉为籽料,没有那么大、那么多的大尺寸籽料可用于制作大玉璧。

[转载]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这种大玉璧、大玉璜,一出就是十几件,尺寸从小到大,纹饰分区为两区到三区。在广西电视台的《收藏马未都》节目中,我们见他展示过一件两区大玉璧,我们估计他起码也收藏了十几件。下图是广州南越王出土情形,一出就是一大堆。

[转载]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这些大玉璧中,不少有透骨黑沁斑。关于黑沁斑是原生的,还是后沁的,目前有争议。有朋友认为,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水苍玉”。唐代十八学士之一孔颖达疏:“玉色似山之玄而杂有文,似水之苍而杂有文。”这种玉璧的玉色晶莹透彻、呈色浅青,正符合“似水之苍”,玉中黑斑正符合“而杂有文”。虽然岫玉常见的是无杂色的透明玉,但是应该也存在这种“水苍玉”。正因为“水苍玉”极罕见,所以就从储藏量极大的普通岫玉中脱颖而出,成为贵重玉材,这也符合“物以稀为贵”的选料原则。这种争议是正常的。有一点大家看法是一样的,不管黑沁斑是原生的,还是后沁的,这种黑沁斑在当今岫玉中几乎没有见到。这起码是个鉴定点。

[转载]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该朋友还认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用的是“山玄玉”。玉色不太透明,颜色深绿,正符合“似山之玄”,从馆藏品观察,玉中也有黑斑,符合“而杂有文”。 

[转载]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有趣的是,这类大玉璧镌刻时采用的是游丝毛雕。[转载]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春秋战国玉器,由于铁器的使用,和脚踏砣子的发明,便有了“游丝毛雕”。到汉代,“游丝毛雕”达到高峰。汉代后失传。

[转载]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其特点为,雕工线条细如毫毛,若隐若现,跳刀不断, 碾法婉转流动,俨如游丝白描,毫无滞迹,俗称“游丝毛雕”。这又是一个鉴定点。

[转载]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游丝毛雕”看似容易做实难。目前大陆只有一位玉雕大师蒋喜在尝试“游丝毛雕”,其作品如上图。还没有达到“若隐若现,跳刀不断”,只是细线雕刻。“游丝毛雕”的实质是“快速雕刻,一气呵成”,而不是“精雕细琢”,不得此要领,很难突破。这类似于书法中的“飞白”,“飞白”一定是疾书。

[转载]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这是和田玉质的游丝毛雕汉代玉器,可资比较。远看几乎无纹饰,近看“若隐若现,跳刀不断”,这才叫游丝。以和田玉古玉为收藏对象的朋友,看到这种沁色和灰皮就会感到舒服了,材质不一样嘛。

[转载]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这种两区或三区的汉代大玉璧,各地出土数量不少。其共同特征是白斑钙化。不知为什么,网上却很难找到这些馆藏资料。也许这种岫玉质的大玉璧不属于珍贵文物吧。下图是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大玉璧。我们记得首都博物馆的玉器馆也有这种大玉璧。

[转载]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这种钙化白斑不能用酸咬方式伪制。和田玉质的仿品通常用酸咬做灰皮,所以玉器收藏界看到灰皮时怀疑是否酸咬。但这种灰皮反而会被酸洗去。

[转载]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我们做过实验,将其中一块两区大玉璧的钙化白斑用酸洗去了。这种实验,恐怕只有我们这种人敢去做。舍得,舍得,先舍后得。

[转载]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广义和田玉(包括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韩玉及岫玉中的河磨玉等)主要由透闪石、阳起石矿物组成,而岫岩碧玉属蛇纹石,两者成分与性状完全不同,所以广义和田玉伪制灰皮的方法不适用于岫岩碧玉。酸洗可以伪造广义和田玉的灰皮,但是反而会洗去岫岩碧玉的灰皮,结果完全相反。

[转载]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远看黑色沁斑成块状,近看却有层次。

[转载]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洗去灰皮,却洗不去雕琢痕迹。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到“游丝毛雕”。这是我们敢做试验的原因。“艺高人胆大”这种说法似乎有点“自吹自擂”。不过我们收藏的和田玉质的战汉玉器中,有“游丝毛雕”者也有几十件了,就不在乎岫玉这件了。

[转载]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古玩网上经常看到关于灰皮真伪的真论,焦点集中在到底是灰皮还是酸咬。支持灰皮浮沁的人,拿出了馆藏品反驳对手。而对方早已习惯和田古玉“灰皮必有沁,沁在灰下,沁入玉骨”的鉴定方法,看到馆藏品也不知该怎么回答。 

[转载]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我们本来想多一句嘴,让他们先辨明玉材再说。后来一想,这等于说他们不懂玉材,这会招来双方同时攻击,所以就闭嘴不说了。

[转载]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这里还是讨论,不是结论。毕竟目前关于岫玉质古玉的鉴定理论几乎没有,我们这算是抛砖引玉吧。岫玉质古玉的鉴定这一关是必须过的,否则就与商代玉器无缘。目前,国家考古发掘的商代玉器中,绝大部分是岫玉,能够确定为和田玉的寥寥无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