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简国学】僧璨是一盏灯

(2022-04-09 18:47:42)
分类: dy精简国学

僧璨是一盏灯

弟子:请问三祖僧璨留下什么著作了吗?

师父:僧璨留下了一个法本,叫《信心铭》,文字不多,但是句句开悟,句句铭心。

比如他在《信心铭》当中说,“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他说悟道并不难,修道也不难,证道也不难。难的是啥?难的是就怕人心纠结,犹豫不决,朝三暮四,遍地打井,没有一个井里头出水。

《信心铭》二十多年前我学过,时间长了,有些内容我记不清了。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你把《信心铭》念一念,悟一悟,绝对会有好处。

这里头有个内容非常有意思,从三祖僧璨开始,禅宗的思想就有一个转向,以前是“藉教悟宗”,藉《楞伽经》去了解心法,从僧璨开始就转向般若了,就是般若成了禅修的核心了。到了四祖道信就隆重地推出了《金刚经》,到了五祖弘忍就完全是用《金刚经》给人印心了。

所以说它有一个转向,也就是说在三祖之前的禅宗比较简单明了,到了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之后,般若和禅完全融合了,禅心就是般若心,般若心就是佛性,佛性就是道性。

如果是悟了道的话,你透过文字的概念,里头的内容是一样的,不必要拘泥于形式。

如果连这样的法本都没看过,你开口闭口谈禅,就失去了依据。

  

整理:王基闯居士

校对:耀辉居士




备注:

     至北齐天平二年。有一居士,年逾四十。不言名氏,聿来设礼。而问师曰:“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师曰:“将罪来与汝忏。”居士良久云:“觅罪不可得。”师曰:“我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曰:“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师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大师深器之即为剃发。云:“是吾宝也,宜名僧璨。”


《信心铭》: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空背空。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由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无他无自。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