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国学】三家原来是一家
(2022-03-13 18:40:59)分类: dy精简国学 |
三家原来是一家
居士问:佛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师父答:要用三五分钟把它讲清楚有点难,我就讲个纲要吧。
佛教没有传入中国之前,儒家只有伦理道德,这种伦理道德对安顿人心、净化社会、和睦家庭是非常好的,但是儒家缺乏对本体论全面的诠释。而佛教的“体相用”思想,对儒家来说起到了卤水点豆腐的作用。
为什么后来会兴起宋明理学?就是因为儒学遇到了佛学,佛学给儒学一个更全面的理性思维。你如果看过北宋五子的著作,就会非常清楚这一点。
再讲佛教和道家的关系。佛教没有传入中国以前,道家就有空、无为、智慧、悟性,这些词在道家的文本里都是存在的。佛教在翻译的时候,充分借用了这些词汇和概念,使佛教很快就融入了儒、道的文化。
但是佛教有博大精深的文本,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完整的架构。这个架构就是六道众生因果轮回,从微尘到大千世界,从人的内心世界到社会理想的建构,佛教的理论博大精深。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体、相、用的关系。佛教是体,儒家是相,道家是用。
我们学道家的《道德经》《素书》,包括后来的鬼谷子、孙膑、庞涓,那就是用。在悟了道以后充分地去用,这一点道家发挥得淋漓尽致。
再看儒家,主要讲仁义,礼乐兴邦,如何构建一个大同世界,让大家都和睦相处。
而佛教是体,主要讲人性的本质是什么,宇宙的本质是什么。
后来的人在讲到传统文化的时候,总想把佛学从儒家、道家当中剥离出来,这是做不到的,这三者在宋代就已经完全融会贯通了。哪一个高僧不懂得儒学?哪一个高道不懂得佛学?他们已经像一家人一样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因此,儒释道三家既是互补,又是相容的。
整理:悟康
校对: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