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以外的风景

分类: 散文随笔 |
从古至今,凡是有风景的地方,都被文人墨客渲染写尽,鲜明的广告也已经植入到人们的大脑之中。风景区和菜市场几乎一样。
但是,我要说,所有的风景与广告在游客心中都是平面的,或两维的,即色与形。当然,这只是描述式的比喻。其实,不但风景需要审美,读懂它的历史与质地,就是一切美的本身,在各美其美的背后,最美的是人性之美。而人性之美却最难审美。不但需要时间,而且需要事件与情节。还有,人性的标准一一善良、真诚、勤奋等等。
我把佛法中抽象的佛性,转化成人性。不讲人性的佛性,无论她被悟得多透,说得多妙,修得多清,我是格外小心的。
人性之美,是一切美的内质。学会并陪养人性之美,是这个时代要恶补的一课。
散文以其松散的形式,为我表达情感与思想,提供了现成的载体。与诗歌相比,它的表达更加细腻,更加完整。
我在回忆自己与母亲相依为命,陪伴她最后的三年散文中,不但全面回忆了她与病魔作斗争的坚强与隐忍,而且深刻反省了自己的无知与无能,并透过这些事件,检查了亲情与人情。我写哭了自己,相信读者也会被感染。
我写我亲近的高僧与高道,甚至其他宗教领袖,不是看他们的皇冠多高,外套多好,而是透过历史事件写他们的道徳与情怀。如果,你有慧性,一定会举一反三,获得经验,不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从而取得觉悟。如《那个不化缘的和尚走了》,《佛门“三铁”》等。
“周云生(一诚长老)不出家都是好人”!这是我在黄金乡他的发小那儿亲自听到的。
不出家就是好人!这不是一句禅语吗?至少你要明白,那是佛性与人性的融合,或者说,他的出家修行的一生,表现了佛性。反之,坏人,出了家就能改造成好人吗?
佛友!在没有开悟往生之前,先把人性看清。至少要知道,在名利面前,我们是犯迷糊的。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尚书》)
亲!这都是风景之外的风景。虽然无关乎大众,不会影响浩浩荡荡奔向小康的生活,但是,它却折射出了人性的本质。
禅者的散文,是由禅的意境,禅的心法,禅的眼光对当代社会的表达。什么是禅的意境?当大家都沉浸在功利的气氛中的时候,还有人能超然物外,欣赏自然,体悟人性,崇尚道德,并以断、舍、离为生活审美,体现空灵,这就是禅境。禅法是什么?是渐悟,是顿悟,是心灵与人与自然的相通。是人生的明达,是不断变换着角度的审视。禅的眼光是犀利的,它不会被形式与包装迷惑,总是在破除四相之后,给人以实相,是真正的慈悲,至少是同情与关怀。
四十年变革中的大江南北,一切都在变。不变的是人性之美,
自古终南出道人。可是,这四十年来,终南山不再是终南捷径,还有其他味道,不要被故事感动。这是连续不断的不同角度的散文。那个外国人,以外国人的眼光,写了本《空谷幽兰》,小年轻被勾引得神魂颠倒。都欲摆脱尘劳入终南山修行,会交学费的,一定会的。我以十五年管理佛教事务的经验,并以十年入山访道的经历,写了《另一种终南山》,这次一起刊出,看看吧!住山真的不容易。
真正的高僧,随着那个时代的结束,人们已经无法亲近了。这组散文的可贵,在于他们对道的追寻,从道德的体现,对人民的真诚。
有些社会人心问题,用寓言更能透析本质,所以,启迪是在比喻与拟人之中,算是温柔一刀吧。我写了一大组寓言。
我对人生与社会永远保持觉知之心,善报之情,哲学之思。会给你以思想觉悟的提高与破迷显悟之感。当然,它是诗画一样的美丽,决没有宗教的说教。
以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