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贸易差额对一个国家而言到底是顺差好还是逆差好?

(2018-01-06 07:03:09)
标签:

杂谈

贸易差额论的两个阶段?
  1、早期的贸易差额论。早期的贸易差额论也被称作“货币差额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斯塔福(1554~1612年)和法国的安徒尼·德·蒙克列钦(1575~1622年)。其代表作有斯塔福的《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蒙克列钦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概论》等。?
  早期的贸易差额论者非常片面地解释和实施“外贸顺差”政策,极力主张通过国家严厉的行政手段来增加金银财富。严格控制外国工业品和奢侈品的流入,即使外国产品价格大大低于本国也不准进口。金银一旦流入国内就绝对不允许再流出,违者处以重罚。如当时的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都颁布了法令,制定了惩罚措施,禁止把金银货币输出国外;同时规定外国商人在出售货物后必须购买当地商品,而本国商人在国外出售商品,必须直接换回金银货币。早期贸易差额论的主要特点,是要求对外贸易中的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任何交易都不允许出现逆差,以此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

  2、晚期的贸易差额论。晚期贸易差额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曼(1571~1641年)和法国的让·柯尔培尔(1619~1683年)。其代表作是托马斯·曼的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这本书曾被称作“重商主义的圣经”。
  晚期贸易差额论者也认为应尽量争取外贸顺差,以防止货币外流和增加金银财富。但他们与早期贸易差额论者的一个明显区别是不反对把金银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在对外贸易中只要始终坚持多卖少买的方针,即付给外国的货币始终少于从外国收回的货币,那么金银就会以外贸顺差的形式流入国内,就能达到保持本国货币收入不断增长的目的。衡量一国在国际贸易中是否盈亏,金银是否流入国内,要视总的贸易收支状况,不赞同早期贸易差额论的“每笔贸易都要求顺差”的思想。17~18世纪,英、法、德等国都陆续采用了这种重商主义理论,使用关税保护、奖出限入及转口贸易等方法,对殖民地区进行贱买贵卖、少买多卖来维持贸易顺差和积累金银财富。
顺差、逆差无所谓好坏。贸易最佳状态应该是贸易平衡。
顺差(active balance):指在国际收支上,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收入大于支出的差额。
逆差(negative balance):指在国际收支上,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
当一个国家出现贸易逆差时,即表示该国外汇储备减少,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该国在该时期内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大量的贸易逆差将使国内资源外流加剧,外债增加,影响国民经济正常有效运行。因此,政府应该设法避免出现长期的贸易逆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