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胶东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

(2011-06-21 17:56:22)
标签:

杂谈

(端午那几天,读了几本写民俗的书,缀成此文。)

端午节,是中国流传久远,颇受重视的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是为召唤屈原回故里,一说是为纪念伍子胥与曹娥,一说源于越王勾践训练水军,一说源于吴越民族的龙日,还有人认为早在屈原之前就有端午节的风俗,源于夏商周三代的“兰浴”。从全国来看,各地端午节的风俗大体是: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我国的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地庆祝端午的风俗也体现出不同的特色,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处齐鲁大地东端的胶东地区,关于端午节就有着颇具特色的传说和风俗。

旧时胶东农村多不知屈原是何许人,对于端午节的起源,他们有着另一种说法,说是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据说秃尾巴老李本是山东莒县人,本名李兆德,父亲叫李元佑,母亲叫李老母,后来全家搬到了文登昆嵛山下。老李的父母成亲多年也没生儿女,后来李老母才有了身孕,眼看着过了十个月,却又迟迟不生。有一天,村头庙会在唱大戏,李元佑听戏去了不在家,李老母突然腹痛,产下了一个大肉蛋,可转眼又不见了。过了几天,这孩子又回来吃奶。白天不回来,专在晚上回来,回来一吃奶,他妈就昏过去了。有一天,到了深夜,他父亲先点上灯,再用瓢扣着,单等他来吃奶。不一会就听见了动静,他爹将瓢突然一掀,发现是一条大长虫,尾巴缠在屋梁上,伸着头在他妈怀里吃奶。情急之下,他爹顺手拿起一把菜刀,照着那长虫就砍,一刀砍掉了长虫的尾巴。只见一溜火光腾空而起,人们这才知道原来产下的是一条黑龙。因为尾巴被他爹砍掉,所以就被成为秃尾巴老李。后来老李去了黑龙江,每年农历五月五日便回山东给他父母扫墓,于是端午节成了纪念秃尾巴老李的节日。

这个传说虽然离奇,但也与龙有关,老李后来去了黑龙江,因而这个故事也与江有关。实际上端午节的纪念对象是各地历史文化的产物,楚人纪念屈原,越人纪念勾践,吴人纪念的是伍子胥和曹娥,另有湖南湘西地区纪念东汉马援,广西苍梧地区纪念陈临等。

胶东一带,每到端午家家都有插艾的习俗,关于插艾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之前,不知谁向玉皇大帝进谗言,说胶东一带的人很坏,父不慈,子不孝,百姓不忠不义,唯利是图。玉皇大帝听了大怒,立即派太白金星下凡考察究竟,如果真是这样,就在五月五日早晨降下瘟疫,把胶东一带百姓全部瘟死。太白金星得旨,便驾云来到胶东半岛的上空,往下界一看,只见大海白浪滚滚,山峦重叠,千顷良田,一派碧绿。古登州(现蓬莱)景色秀丽,气候怡人,蓬莱阁如人间仙境,太白金星不觉按落云头。刚刚踏上胶东大地,迎面便走来一中年妇女。那妇女怀抱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身后,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跟着走,孩子小,走不快,那妇人就大声喊他:“快走!”太白金星心想:怪不得都说这里的人不仁不义,果真不假。你看这个妇人,抱着大的却领着小的,多不人道?但他还想探个究竟,于是摇身一变,化作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来到妇人面前问道:“你这村妇,两个孩子一个大一个小,你为何抱着大的,却叫小的在后面自己走?”妇人道:“老公公有所不知,我怀里抱的是邻居的孩子,可怜他小小年纪,父母双亡,失去父母之爱,即便抱着,也不如有自己父母的好;而后面走的是我自己的儿子,他父母都在眼前,即使行走累点,也是十分幸福的。”太白金星听了很是吃惊,想不到这里的人如此通情达理。这样的好人怎能让她遭瘟灾?于是便把五月五日降瘟疫的事情告诉了她,让她端午节的早晨早早起来,将门口插上一把艾蒿,作为记号,瘟疫下来时,见门口插艾蒿的就不进去了,即可免灾。并嘱咐道:“此法只许你一个人知道,千万不能告诉别人。”说罢,太白金星化作一道金光就不见了。妇人很是仁厚,将这免灾的法子告诉了村中人。胶州百姓都很仁爱,一传十,十传百,几天的工夫,全胶东便家喻户晓了。到了五月五日早晨瘟疫下降时,家家户户都插上了艾蒿,胶东半岛全部避免了瘟疫,保全了性命。此后,胶东人便更加知书达理,尊老爱幼,男耕女织,过着欢乐祥和的日子。

这个传说与端午节的躲避瘟疫有关,也反映了胶东一带的淳朴民风。除了插艾蒿之外,胶东百姓在端午节还要在门楣上插上桃枝,用以驱妖降魔,这又带上了些道教的色彩。

端午节的吃食上,粽子是不可或缺的。胶东人做粽子除了用糯米做馅外还喜欢放上红枣。在莱西(旧属莱阳南县)一带人们常用白米包住小米做馅,取名“银包金”,以表达对康乐生活的向往。除了粽子外还要吃鸡蛋、咸鸭蛋。煮好的鸡蛋要染成红色,据说红色可以辟邪。孩子们都喜欢拿鸡鸭蛋到街上碰蛋比输赢,那趣味现在让人怀想。

在胶东,端午节这天还要给儿童在手脖子、脚脖子上戴上五色线,叫长命线、栓命线、五丝。据说可辟邪,保其长命百岁,这和南方以彩丝系臂颇有相似之处。长命线由五色的棉线搓成(也有单用红线的),一般在儿童早晨醒来之前,为其束上。儿童端午节醒来的时候总是欢喜的不得了,竞相上街和伙伴们相互鉴赏。胶东的儿童不佩戴荷包,一般将麻染成红色,再束成很小的笤帚,钥匙大小,佩在腰间,据说可辟邪祛毒,取扫除一切牛鬼蛇神之意。

胶东一带端午节还有一个颇有意思的习俗,就是 “拉露水”。端午节的清早,孩子们起床之后,都要找一处草木茂盛的地方,用手拉着草叶上的露水,轻轻拂拭眼睛,据说可保一年不害眼病。大人则牵着牲口,一边拉露水洗脸,一边让牲口啃嫩草,据说牲口吃了端午节的草,可不得杂病。“拉露水”颇有点上古“蓄兰为沐浴”的遗风了。

一个地区的习俗渗透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折射出一个地区独特的风土民情。胶东人的淳朴善良和他们对平安祥和生活的向往,便在这节日的风俗中生动的体现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