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合 |
有一颗钻石,它埋在沙砾中,无人发现它的真实价值。
固定资产加分,因为固定资产是葡萄庄园和葡萄地,具有稀缺性,旅游属性,加分。
无形资产:3亿根本无法体现100年牌子的价值,考虑到13亿人口巨大的消费潜力。30亿我都认为低估。
2008,
8.9
2009,
11.2
2010,14.3
2011,19
2012,17
2013,10.5
2014,10.5 (估)
股息合计: 2.9333
这是一杯美酒,100年的美酒,他适应了现代年轻人健康消费的观念,代表着未来巨大的消费增长空间,
可惜,它因为三公消费萎缩,战略错误定位高端,它的股价下跌了70%,现在,它重新定位,聚焦平民消费,
梳理渠道,不断推出适合年轻人的新产品,它终将会王者归来,钻石不会永远埋在沙砾中。
一、先看技术形态。
在牛市的高点90,下跌到熊市的最低点24,下跌70%,现在逐步恢复原气,走出了第一浪,平台整理中。
月K线金叉,但远离O轴下方,表明还是一个空头行情,但价值投资者已经入场,因为他们坚信它首先第一步
先到O轴,以恢复他的价值,然后再O轴上方运行,以不断上涨来验证它的成长价值。
再看短期日K线,他已经突破了压制他的一个平台,只是刚刚突破,他需要回踩验证,最后通过一个确认的动作来完成确认趋势,现在正在回踩验证趋势中。
二、基本面分析。
我通过四种方法来评估基本面。
第一种方法:资产负债表重构。
流动资产:39亿
短期借款:2亿
货币:15亿
流动负债:16亿
存货:18亿
应收:2.5亿
固定资产:20亿
无形:3亿
股东权益:68亿
合计:86.7
合计:86.7
证券分析家按其内在价值重构资产负债表。
流动资产:39亿
短期借款:2亿
货币:15亿
流动负债:16亿
存货:36亿
应收:2.5亿
固定资产:40亿
无形:30亿
股东权益:144.5亿
合计:162.5
合计:162.5
重构说明:存货加分,因为存货没有任何贬值的风险,年份酒甚至加分。
那么:内在价值=股东权益/股本=162.5/6.8=21元,即这个东西值21元。
第二种方法:利润表重构,以产业资本收购的角度考察内置价值。
利润: 2007年,6.3亿
可以看出,2007-2011是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段,2011年到达顶峰,也是三公消费的顶峰,后来逐年下落,
随之,股价暴跌70%。
那么,2014年是底吗,我的结论是,是的,已经是底部,不可能再差了,从数字也可以看出,今年企稳,不会
再下降。
2014年的每股收益是1.2元/股,我是一个产业资本家,我愿意出21元购买,收获1.2元的收益,那么我的收益是:
1.2/21=6%,这个收益勉强可以接受,一般的,一个产业资本家希望他的投资至少10%的年收益,如果他希望20%的年收益,那么这个数字是一个不可能的或者说不会持久的,做过实业的人会有体会。考虑到2014年是谷底,以后会增长,所以,这个东西的内在价值是绝对值21元的。
一般的,产业资本收购一个东西,都会有一个溢价,否则原来的股东又不是白痴,会便宜卖?复星医药收购一个
医药公司都出了4倍溢价。
现在,我们产业资本家,愿意出3倍溢价收购这个东西,那么,这个东西值多少钱呢?
21*3=63,也就是说,以现在的价格购买,还有翻倍空间。
第三种方法:格雷厄姆估值公式。
内在价值=收益*(8.5+2*公司年平均增长率)
如何理解这个公式?
一个零增长的稳定公用事业型公司,就只能够给8.5倍的PE估值,换句话说,年收益为1/8.5=11.76%.
这个8.5有科学依据吗?我认为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你的预期收益率=通胀率+经济自然增长率+风险溢价
所以:
11.76%=3%+3%+5.76%。股票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一个没有到期时间的长期债券而已。股票有波动
的风险,所以他需要一个风险溢价来抵消这个波动性,5.76%就是风险溢价。
公司不断增长,内在价值肯定是不断增长的,举例:A股中的格力电器,年销售额过亿增长到年销售额过千亿,
就是不断增长的例子,所以内在价值中,需要考虑公司的增长率,增长率越高,估值越高。
假设,这个葡萄酒的增长率为20,那么,内在价值=1.2*(8.5+2*20)=58.2
按现价买入,持有三年,年复合收益率将达19.6%。
对增长率20%的质询?
这个数字可行吗?现阶段我认为还是不可行的,现阶段可能是一个10%的恢复上升期,然后3-5年后可能就到
了一个20%的正常增长期,当然,如果是20%的正常增长期,股价也不是这个价格了。
第四种方法:现金流贴现法。
这个方法在公司财务理论中,是最标准也是最科学的一个评估内在价值的方法。
其实这个方法,按白话理解的话,就是我现在付出一笔钱,考虑到我未来的收益率预期,在未来若干年
能否把我付出的这笔钱还给我,付钱还我的方式,第一,就是公司给我发的股息,第二,就是未来公司
稳定增长后持续的发给我一个现金流。
注意:现金流贴现理论的预测效果不适合很多周期性的公司,因为周期性的公司波动剧烈,今天赚钱,明年
亏是常事,而消费类的公司具有稳定性,比较适合现金流贴现。
模型(2阶段增长模型):
假设该公司1-5年内的年增长率为20%,6-10年的增长率为12%,10年之后该公司 成为了一个成熟的公司,
不具有增长性,随通胀和经济的自然增长而增长,设为5%。
股息率为20%。
贴现率(投资人的预期收益率)为10%,通胀率为3%。
年份
每股收益
股息率
贴现因子
贴现后现金流
1
1.2
0.24
0.9091
0.218
2
1.44
0.288
0.8246
0.237
3
1.728
0.3456
0.7513
0.2596
4
2.0736
0.4147
0.683
0.2832
5
2.488
0.497
0.6209
0.3085
6
2.78
0.556
0.56451
0.314
7
3.12
0.624
0.5132
0.32
8
3.49
0.698
0.4665
0.326
9
3.91
0782
0.4221
0.33
10
4.38
0.876
0.3855
0.337
永续年金:
{4.38*(1+5%)/(10%-3%)}*0.3855=25.32735
价值=股息合计+永续年金=2.9333+25.32735=28.3
对以上分析的质询?
第一阶段,20%是否合理,我认为第一阶段有点过高。第二阶段,12%的增长率又有点过低,具体多少你可以设计一个你认为的增长率,重新计算。
10%的贴现率,是否合理,基本合理,按目前中国利息现状,15%的贴现率才合理,但随着经济的成熟,
你也别在期待暴利了。
3%的通胀率是否合理?基本合理,目前中国的实际通胀率,我认为至少5%以上,考虑到房价和物价逐步
稳定,就先设为3%吧。
三,其他分析,主力成本分析。
通过日K线分析,三根巨量的吸货K线,可以初步计算主力成本。
第一根K线,区间 30.45
- 32.41
,假设2/3的筹码在这个区间,1/3价格在31.66
,平均:31.5
第二根K线,区间 32.6
- 34.24
,假设2/3的筹码在这个区间,1/3价格在33.57 ,平均:
33.5
第三根K线,区间 32.19
- 34.79
, 假设2/3的筹码在这个区间, 1/3的价格在32
,平均: 32.3
三者平均: (31.5
+ 33.5
+32.3)/3=32.43
四,盘子分析。
总股本6.8亿,A: 4.53亿,B,2.32亿。
以A来说,集团3.45亿 ,机构0.08亿,再假设20家机构进入,平均0.01亿股,
则流通盘:
4.53-3.45-20*0.01=0.875亿,即整个盘子才0.875*33=28.875亿元,类似一个小盘股,
你说主力好不好拉升小盘股。
总结:
啰嗦半天,一个字,看好。
一个集合了困境反转股和价值股,成长股,还有隐蔽资产的公司,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投资。
希望,三年后我来收获那100%的葡萄美酒!!
================================================
免责申明:
投资有风险,你的任何投资应该自己判断,不要跟风,你的盈亏与我无关。
前一篇:我谈谈技术分析
后一篇:技术预测,就当我胡说,下周验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