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进行时】学为中心研以致学——成功中心小学举行安海镇小学数学现场交流研讨活动

标签:
教育 |
分类: 小学教育 |
“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2023年11月15日上午,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样态的实践研究”为主题的安海镇小学数学现场交流研讨活动(第一场)在成功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精彩演绎。安海镇教育中心教研员伍斐婉老师、镇学科指导组成员、成功教学点近五年入职数学教师、各教学点适岗期公办教师、各校教师代表及成功中心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成功中心小学教科室主任陈鸿莉老师主持。
本次活动共有三个流程:一是课例展示,二是卷入式研讨,三是专业引领。
聚焦课例
以问引思
首先,由成功中心小学侯婉婷老师执教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一课。侯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数一数”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对周长内涵有了较深的理解。首先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的活动中,初步感受“一周”,然后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具,把“一周的边线”剥离,让看不见的“周”变得清晰可见,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建立“一周”概念后,引导学生通过度量,理解“周长”,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周长的研究对象是一周的边线。整个课堂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辨析、交流,并在交流汇报中表达自己的数学见解,打开数学思维之门!
接着,由成功中心小学林月影老师执教《长方形周长》。学生借助“探究单一”,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动手验证,交流讨论,辨析补充,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接着借助“探究单二”,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靠墙围蔬菜园的实际问题,通过数形结合,将生活中的“量”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在生活中体验和感知“量”并应用量,促进学生量感的提升。最后在反思回顾中总结,完善认知结构,并将本节课所学知识与以后要学的知识进行勾连,构建更完整的知识脉络。学生的学习真实、有效地发生,呈现“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样态。
第三节,由仁寿中心小学林美君老师执教《周长的练习》,本节课林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启了“周长的练习”列车。通过四个环节的练习,唤醒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从浅入深,层层递进,经历思、算、画、辩等数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初步感知“变与不变”以及“数形结合”思想,能灵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空间认识,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卷入教研
奇思并进
把活动推向高潮的是卷入式研讨,全体听课老师分为4个小组,围绕四个观课角度:”本课落实了哪些数学核心素养?本课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引发孩子深度思考?本课是否落实“学为中心”的课堂理念?本课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如何?”展开交流讨论,老师们结合观课过程,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最终达成一致共识,现场气氛热烈,汇报精彩纷呈。
专业引领
倾情指导
最后,教育中心教研员伍斐婉老师进行专业指导。斐婉老师不仅对三节课进行剖析,还引导老师们要关注课堂时间分配,巧用学习单引导学生全程参与,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现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活动虽已结束,思考仍在继续,相信老师们会带着各自的思考继续在各自的教育教学中乘风破浪,在践行“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