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城市规划五要点:
a、功能分区明确
b、市中心建高层,降低密度,空出绿地
c、底层透空(解放地面,视线通透)
d、棋盘式道路,人车分流
e、建立小城镇式的居住单位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现代建筑观:
1、新建筑是新时代的建筑。
2、工业化的建造方法 。
3、设计方法:由内而外,平面是设计的发动机,功能合适。运用基本形式和 有比例的几何体,超脱个人情感,反对装饰。
4、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带形长窗和自由立面。
5、城市集中主义者,大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思想介绍:
倡导新建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大规模重建工作中,现代主义建筑在欧洲兴起,勒.柯布西耶是主要倡导者。1920年起,他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建筑创新的文章,后来汇集出版《走向新建筑》(1923)一书。他认为轮船、汽车和飞机是表现新时代精神的产品,但是建筑和建筑师落后了。他说“建筑艺术被习惯势力所束缚”,必须创造新时代的新建筑,建筑要走工业化的道路;甚至说“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建筑师要向工程师的理性学习。但他同时又把建筑看作“纯粹的精神创造”,一再强调建筑师是造型艺术家。勒.柯布西耶的革新思想和独特见解对当时的学院派建筑思想是有力的冲击。
“新建筑的五个特色”
1926年,柯布西耶从现代建筑采用框架结构这一条件出发,提出了“新建筑的五个特色”:①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②屋顶花园;③自由的平面;④横向长窗;⑤自由的立面。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代表作品如库克住宅(1926)、萨伏伊别墅、巴黎大学瑞士学生宿舍以及他参与设计的巴西教育卫生部大厦(1936~1945)等,都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这些作品比较符合现代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造型活泼新颖,对现代建筑影响很大。
城市规划思想
柯布西耶主张采用新的城市规划原则和建筑方案。1922年他提出一个
300万人口的城市规划方案(见“现代城市”设想)。设想城市中有可以应用现代交通工具的整齐的道路网,中心区有摩天楼,外围是高层和多层楼房,高楼之间有宽阔的绿地。1925年,他又为巴黎市中心区改建提出了称为“伏瓦生规划”的方案。以后又为安特卫普、斯德哥尔摩和阿尔及尔等城市制订改建规划。这些规划都贯彻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采用高层建筑以减少建筑占地面积,增加游憩、体育活动用的城市绿地。道路按功能分级布置,有立体交叉等设施。这些方案,当时往往被认为带有空想性质而被搁置。直到50年代,勒•柯布西耶主持制定印度昌迪加尔规划时,他的城市规划的原则才得到了实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作品
战后时期,国际建筑界探索新的建筑理论和方法的思潮非常活跃。勒.柯布西耶又走在前面,他的建筑风格也有明显变化。他设计的马赛公寓大楼(1952年建成,见图马赛公寓大楼,1946~1952年建,勒•柯布西耶设计)是一座综合性的、有各种生活福利设施的高层建筑。大楼的外墙面是脱模以后不加修饰的粗糙的混凝土面,造型粗犷沉重,被称为“粗野主义”的建筑风格。1955年建成的法国朗香教堂是座形象独特并具有神秘的象征性的小型宗教建筑。这些作品对现代建筑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有人甚至说现代主义建筑的任何东西都可在勒.柯布西耶的作品、草图中找到。
“现代城市”设想(conceptual modern city )
勒·柯布西耶提出的一种城市规划设想方案。勒·柯布西耶根据城市发展的历史和对巴黎市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个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设想方案。作者的观点在他的《明日的城市》(1922)中作了表达,后来又在《阳光城》(1933)一书中加以发挥。
勒·柯布西耶认为从中古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包括巴黎在内,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彻底改造。改造城市的基本原则是:城市按功能分成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中心商业区等。城市中心地区向高空发展,建造摩天楼以降低城市的建筑密度。他提出建筑物用地面积应该只占城市用地的5%,其余95%均为开阔地,布置公园和运动场,使建筑物处在开阔绿地的围绕之中。他认为城市道路系统应根据运输功能和车行速度分类设计,以适应各种交通的需要。他主张采用规整的棋盘式道路网,采用高架、地下等多层的交通系统,以获得较高运输效率;各种工程管线布置在多层道路内部。他强调现代城市建设要用直线式的几何体形所体现的秩序和标准来反映工业生产的时代精神。
|
勒·柯布西耶的 300万人口
现代城市的城区设想草图
|
1922年巴黎秋季沙龙展览会曾展出勒·
柯布西耶的可容300万人口现代城市规划设想草图。其布局设想是:城市中心是铁路、航空和汽车交通的汇集点;站屋广场采用多层空间处理。市中心区布置24幢60层的摩天办公楼,人口密度为每公顷3000人。中心区西侧布置市政府、博物馆、市级管理机构以及一个英国式花园。中心区东侧为工业区、仓库和铁路货运站。中心区的南北两侧为住宅区,人口密度约为每公顷300人。城区四周为保留的发展用地,布置绿地和运动场。城市郊区布置若干个田园城镇。城区住100万人,田园城镇容纳200万人。1925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展出了勒·柯布西耶的巴黎市中心改建规划方案,提出要拆除大量旧建筑,拓宽道路,修建18幢高层办公楼。但可惜这个方案没有实施。
勒·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影响深远。例如,在城市采用立体式的交通体系,在市区修建高层楼房,扩大城市绿地,创造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等原则,已被许多城市的规划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有昌迪加尔规划、巴西利亚规划和巴黎德方斯区规划等。
印度第一规划城:昌迪加尔
昌迪加尔Chandigarh是哈里亚纳邦和旁遮普共有的行政首府,位于什瓦利克山脉Shivaliks的丘陵地带,是印度第一个规划城市。昌迪加尔是一个联合领土,不属于任何邦,直属于印度政府。昌迪加尔的名字取自什瓦利克山Sivalikhill上的一座古庙的名字一一Chandi
Mandir。昌迪加尔城市以及周边地区自然风光优美,旅游景点数不胜数。
建筑大师的献礼
1951年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应邀来印度设计昌迪加尔首府。这位西方建筑师在第一次踏上印度大地时,就被喜马拉雅山的神圣、人们脸上永恒的微笑、印度历史建筑无比优美的比例折服了,他盛赞“这里有一切适于人的尺度”。在领略了异域文化的震撼后,柯布西耶认识到必须尊重自然、尊重传统,使现代的思想、技术、材料在这片神圣的土地获得重生。昌迪加尔首府的规划模式就源于他对人的关心,贯穿了以“人体”为象征的布局理念。
勒柯布西耶把首府的行政中心当作城市的“大脑”,主要建筑有议会大厦、邦首长官邸、高级法院等,它们被布置在山麓顶端,可俯视全城。博物馆、图书馆等作为城市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附近,全城商业中心设在作为城市主干道的交叉处,象征城市的“心脏”。大学区位于城市西北侧,好似“右手”;工业区位于城市东南侧,好似“左手”。道路系统象征“骨架”,水、电、通信系统象征“血管神经系统”;建筑组群好似“肌肉”,绿地象征呼吸系统“肺脏”。
昌迪加尔城最著名的标志“张开的手”昌迪加尔城最著名的标志“张开的手”
昌迪加尔城最著名的标志“张开的手The
OpenHand”是勒柯布西耶为该城设计的最著名的纪念碑之一,也是这所城市的象征。这是一只从一个下陷的深沟中高耸出85英尺的可旋转的金属巨手,它代表着:宽容的接受,无私的给予。纪念碑“张开的手The
OpenHand”两旁是相隔甚远的议会大厦和高等法院,备受争议的距离给勒柯布西耶带来了许多指责。建筑历史家吉甸就曾经写信给勒柯布西耶问他为什么要把议会大厦和高等法院之间拉开如此大的距离,勒柯布西耶的回答是:我这么做是想把它作为喜马拉雅山的参照物,这里应该是人们释放紧张的场所,敬畏自然的地方,昌迪加尔是向喜马拉雅山的献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