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中我进入一家美国公司驻国内代表处主要负责监督国内供货商生产情况。 当时在珠三角的一般都是港台韩资厂负责订单加工。 渐渐的外资厂周边出现了国内人开设的小加工厂帮外资厂加工产品和小件。 到后来, 一个镇上出现几十家给大厂配套的小厂,同时还有很多材料供应商出现了。 再后来, 有些国内人的厂做成功了, 开始直接接单, 一些材料商也壮大起来。 当然倒闭的也不少。
大约同时, 一些美国著名品牌关闭了在美国和其它地方的供应渠道, 将采购放在中国, 同时将自己的管理体系和一些工艺流程移植到中国。中国工厂互相学习后管理水平提升很多。 后面又跨界学习了其它行业的管理经验。
最近几年, 很多厂去了国外开厂。 我观察到国外员工根本没人愿意冒险自己开加工厂, 老板鼓励一下也没人愿意。供应商也都是国内人过去当地的, 连纸箱厂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