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也说长江电力的内涵式增长

(2013-01-28 12:34:01)
标签:

转载

长江电力上市的时候只有葛洲坝的270万千瓦水电机组,到今年完全收购三峡电站的最后三台机组,装机容量已从当初的270万千瓦增长到2500万千瓦,九年中发电装机几乎增长了十倍,未来还有金沙江四大电站的注入预期,公司的装机容最将至少再增加二倍。所有这一切看似成长性优异。可其中有一个问题,其股价中当初1300点上市时的6块多到今天2000点的6块多,尽管中间有一个十送五,但总体算下来它居然没跑过上证指数。由此让人严重怀疑这种成长性的真实含金量。

为简化起见引用一个网友sosme 的一段文字,在此也表示感谢:

       2003年上市之前长电只拥有葛洲坝 电厂271.5万千瓦机组并无三峡机组,通过IPO用募集资金及承债方式收购大股东三峡总公司(以下简称三总)4台70千瓦的三峡机组(平均49亿/台)从而开启以收购或资产注入的方式实现扩张的步伐;
       2005年,三总以98.37亿元的价格注入长电2台70千瓦的三峡机组(平均49亿/台);
       2007年,三总以104.42亿元的价格注入长电2台70千瓦的三峡机组(平均52亿/台);
       2009年,三总以1037.74亿元的价格注入18台70千瓦的三峡机组(平均57.65亿/台);
       2011年,三总以76.36亿元的价格注入3台70千瓦的三峡地下机组;
       2012年,三总以37.32亿元的价格注入3台70千瓦的三峡地下机组,从而完成对三峡电站32台70千瓦机组的整体收购(26台地面机组+6台地下机组)。
       纵观这9年的发展历程长电的装机容量、资产规模及利润水平都获得了大幅增长,仅仅是装机容量就增长了9倍以上(从271.5万千瓦增长到2511.5万千瓦),但股东权益或每股收益的增长幅度却与此完全不对等。 
       在此应该首先阐明两个概念:“股东利益”与“公司的成长性”。我并不否认在未来的数年甚至数十年间,长江电力的销售与利润都可能稳定持续的增长,或者说不能否定长江电力具有成长性。但对股东而言,如果这种成长性并不能带来股东利益的增值,那么对股东来说它就是一个“伪成长”的概念。“股东利益”是由公司的内在价值决定的,在通常情况下销售或利润的增长并不影响公司的内在价值,这与人们通常理解的“增长有益”的常识是矛盾的,有必要做些特别的解释:销售或利润的增长在表面上仿佛意味着投资者将获得更多的收益,但增长通常需要更多的资产(比如更多的应收帐款、更多的存货、更多的的设施与设备、更多的管理费用等等)来支持,而这就要么追加投资或发行更多的股票、要么使用留存收益、要么借款增加负债,这些都是削减价值的因素或为成长而付出的代价。总之增长需要新的资本投入而资本都是有成本的,当资本成本吃掉了新投资所带来的所有好处,那么所谓的“成长性”并不对价值产生额外的影响。其实对长江电力的增长性分析也是如此。
      在2011年长电收购三峡地下机组的时候,因为价格的因素中小投资者普遍感觉自己的权益被侵犯而愤怒,资产收购或注入的核心要素是“交易价格”,当发生交易价格与资产价值背离的时候可能会增加股东权益但也可能会毁损股东权益,但总体而言在有效的市场中资产收购或注入只能带来公司规模的成长而非股东权益的成长,长电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所谓的“注入式增长”对股东权益没有实质意义,我对现在还有那么多投资人对长电未来4大金沙江电站的注入充满期待感到不可理喻。

通过以上网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所谓长江电力九年十倍的发电装机增长是一种“伪成长”,是一种建立在牺牲少数股东利益的基础上的一个不公平的成长,这些占了总股本很少一部分比例的几十万股东承担了这种成长性的大部分成本,但仅仅是得到每年分红一至二毛钱的回抱,与存银行基本走平。面对这种一股独大下的必然结果我不想再费笔墨,还是说一说长江电力内在的真实的成长性,是一种能让所有股东利益均沾的成长性。

 

抛开大股东,只说目前的长江电力。

 

内涵式增长之一:长江电力正在做的工作之一葛洲坝增容改造。三十年前建成的葛洲坝尽管性能还相当优异。其19台主水轮机单台装机12.5万千瓦,因三峡和其上游水库陆续投产,年发电小时数超过6000,目前正在进行增容改造,把12.5万千瓦的机组陆续换成15万千瓦的机组,仅此一项每年将新增47.5万千瓦发电能力,这个新增产能无需移民,无需建坝,只需投入新的水轮机和发电机即可,投入产出比将远远优于任何一座水电站。每年新增30亿左右的发电量,创造5-8亿元的税前利润。

 

内涵式增长之二:长江电力修建的第一目的是防洪,其承担了长江中下游几省份的防洪重任,每年汛期必须降低水位做防洪运行,尽管设计水位175米,但汛限水位只有145米,每年有五个月左右的时间要在低水位运行,发电能力大打折扣。且夏季洪水来势迅猛,为了安全渡汛,只能无耐弃水,弃掉的不仅仅是水,更是真金白银。未来随着其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及小南海各电站陆续投产,三峡的防洪压力大大减轻,汛期水位完全有可能提升至160米左右,这增加的15米不光是增加了库容,更增加了汛期的发电效率,长江电力的发电机利用小时数将大大提高,其上游的加上三峡水库近千亿规模的库容不但让弃水成为一种历史,更是大大增加了枯水期的发电量,从而抬高平均上网电价。单从发电能力来说相当于三峡和葛洲坝新增一台70万千瓦左右的水轮机,按5000小时发电和平均上网电价计算,年电量收入近十亿元,这一块是没有任何投入的纯利润。

 

内涵式增长之三:折旧和还贷。这一点是所有水电所共有的特征。大家都知道,水电站发电初期往往效益不佳,其真实的效益往往被折旧和还贷吃掉了,随着折旧和还贷,水电站的盈利能力往往越来越高,越是老的水电站效益往往越好。随着三峡库区整治和西部的退耕还林的深入以及上游兴建水库的拦截,三峡入库泥沙呈下降趋势,三峡水库再用一百年没有任何问题,这样的话,十年以后,长江电力如果没有收购金沙江电站而增加负债,它的财务压力将非常非常轻,利润也将呈现不断增长之势。

 

可现在问题就出在金沙江电站上,有了地下电站的恶劣做法,金沙江电站现在似乎成了所有长江电力投资者的一个恶梦,如果还是地下电站的注入方式,我们只能选择用脚投票,走人!老子不跟你们玩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