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姆斯基.福柯论辩录
(2012-10-18 22:27:59)
标签:
杂谈 |
诺阿姆·乔姆斯基(NoamChomsky)世界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语言学家和分析学家,150种著作的作者。
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世界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过去50年来对世界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他对权利、性行为和实施等的论述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作。
方斯·厄尔德斯(FonsElders)荷兰哲学家,自称无政府主义者。
刘玉红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西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在《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译著近20部,主持国家级和省级课题2项。
诺阿姆·乔姆斯基和米歇尔·福柯:
范式的冲突
有一次在梦中,一个年轻人问我:“您如何认得出谁是哲学家呢?”我笑答:“哲学家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不过哲学家喜欢思考。”“哲学家的思考是不同的吧?”我笑了:“是的,大不相同,有时他们彼此都无法相互理解。”他微微一笑,谢过我,走了。
我与福柯的第一次见面,与其说是一次会面,还不如说是一次冲突。我迟到五分钟,向他道歉,他说:“还剩二十五分钟。”我向他介绍这次辩论的目的和乔姆斯基的大名,他的反应仅仅是:我没被说服。还剩二十分钟。
1971年,我再次去巴黎见福柯,这次是电视采访。几个月后,他和诺阿姆?乔姆斯基将举行一次辩论,为此我要了解他,做好准备。这次采访很成功,我们打消了芥蒂。我们谈到他著作中的大多数核心问题,比如自由与知识的关系以及人的死亡。他热情地向我解释,以权力为共同特性的自由和知识这两个概念哪怕不是矛盾的,也存在着固有的对立。在福柯的哲学思想中,权力是涵括一切的主导性论点。在这场辩论中,它强烈爆发,摧毁了普遍正义这一概念。
1971-2011
为什么这场辩论在1971年尤其具有启发意义,为什么现在仍是如此?是不是因为两个人在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交锋中展现出深邃而丰富的知识?是不是因为两位大师的外貌和内心大相径庭?是不是因为他们一个说英语一个说法语,尽管没有翻译,两人却能准确地相互理解?是不是因为在辩论的下半场,话题公开转入从人性、权力、正义和非正义来讨论政治,这时两人的冲突变得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