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家伙SI掉的机会有多大?

(2011-11-01 23:59:55)
标签:

杂谈

 10月中旬,罗平锌电(10.32,-0.14,-1.34%)先后发布公告,提示其套保业务出现较大损失,并影响到三季度业绩。事实上,受影响的远不止这两家公司。根据已披露的三季报,数十家公司的套保业务在该波行情中遭受损失。

  本为锁定风险的套保业务,为何反而导致巨额亏损?“套期保值发生巨额亏损,要么是操作中没有守规矩,要么是套保模型设计得不对。”一位期货界高管向记者表示。

  然而,在调查采访中,记者却发现多家上市公司将原因归咎于现行的会计制度。按照他们的说法,期货套保上的损失都将在现货市场给找回来,只不过财务报表上没能进行对冲处理,部分公司不得已需要进行公开披露。

  制度不完善成了逃避责任的最好理由。有学者对12家参与套保业务的上市公司做调查,发现全部12家公司都将套期浮动盈亏记入当期损益。本报记者查询60余家参与套保业务的上市公司年报后发现,九成以上公司都在财务报表上表明:“本公司套保业务并非高度有效套保”,公司套保业务的损益也全部列在非经常性损益栏下。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非高度有效本是用来界定套保与投机的,但这个方法有自身的局限性,这给监管带来难度的同时,也给企业创造了掩藏实质信息的空间。”一位业内专家介绍,“套保损益在财报里以投资损益的形式出现,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投机。”

  正如这位专家所言,除了极少数大公司,目前多数参与套保业务的公司对其套保信息披露都非常有限。然而,详细分析却不难发现,过度套保的情况确实存在,部分公司的套保业务变成了投资工具。

 

(今天市值18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