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泛题海,学生驾轻舟

(2011-06-21 07:04:51)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教研

教师泛题海,学生驾轻舟

庆元县松源镇小     杨  

 

浙江省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建议在“教学准备与设计”部分明确提出“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熟做每一道例题和习题,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蕴涵的知识点,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与关联,分清习题的层次。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充、修改、调换、删减等方式完善教材资源。”同时在“作业设计与辅导”部分也提出“布置的课外作业要适量,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遍”的规定这些建议旨在通过教师课前研读习题,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由此想到,教师研读习题,体验学生作业时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一、教师做一个检测员

浙江省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建议指出:作业可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要合理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以求实效性。作业设计的要求是“紧扣目标、促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这就要求老师应该独具慧眼鉴赏我们的教学中,学生平时的练习,有多少是重复题海的成分,我们体谅学生的痛苦了吗?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布置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去操练,有多少老师曾经做过这些练习,精心选择过这些练习。如果要让学生脱离题海,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首先教师要进入题海!通过慎重抉择、挑选适合孩子的练习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与老教材相比,例题压缩了,习题减少了。其目的是为了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探究空间。但同时也加大了习题与例题的跨度给学生的学习增加难度。因此,教师在研读教材中的习题时,要做到两个“筛选”:一是根据例题选择匹配的习题划分课时进行教学或根据习题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组织教学;二是根据学生差异在习题内容、习题量、习题的解答方法方面进行恰当的弹性处理,可以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对学生分层要求。而课外作业往往多而杂,在研读课外作业时,教师的选题至关重要。教师要积极下寻觅、查找融知识与能力一体的剔除一些重复的、刻板的、思维含量低的习题。为学生设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

二、教师做一个拾荒者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经为广大老师所认可,达成共识。但是由于新教材部分内容安排还值得斟酌,因此如何利用好教材可以从研究习题入手,弥补教材缺陷。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习题隐含着许多知识点,如果课前教师没有深入研读习题,正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往往会出现新授时轻松简单,练习时漏洞百出的状况,只能课后补救,亡羊补牢,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可谓事倍功半。为此教师在用教材教之前,务必认真研读习题,发现隐含在、分散在习题中的知识点,灵活组织教学。或在练习前作为例题单独教学,防患于未然;或在练习后重点讲评,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鉴于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习题少而精的设置,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基础的、必须的习题加以补充。

还有部分知识点在学生日后生活、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课后习题作业中也还是会出现,但北师大版教材却已删减。对这部分知识点,我们可以采取及时补充,避免出现知识漏洞。如: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教材没有介绍线段比例尺这一知识点。老师们如果在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前自己事先做一遍,不难发现在配套的《作业本》中,却出现了线段比例尺的意义理解,以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互换练习;同时考虑到,在日常生活实际中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上都会出现线段比例尺(一般同时标明两种比例尺)。权衡利弊,笔者认为让学生认识线段比例尺是十分必要也是必需的。因此在教学中可增添线段比例尺这个知识点组织教学,补充教材中的遗漏。

三、教师做一个开发者

新教材习题是经过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深思熟虑、精心选择的教学素材,是智慧的结晶。作为使用者的教师,不该随意地将其看作新知教学后的练习巩固素材。而应认真解读教材习题,体会、挖掘习题所隐含的价值,理解习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教师们在研读教材习题时,首先应该尊重教材中的习题,深入钻研习题,弄清习题的编排意图,一般不轻易改动和更换;但同时也不能只拘泥于教材,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惟有以这般审慎的态度研读习题,才有可能对习题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实现习题的最大价值。

四、教师做一个知情者

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知己知彼”必须要做到位。知己”就是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针对学生的习题备好课,不打无准备之仗。“知彼”就是要求教师要把学生完成的习题提前进行研读并加以预测,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首先预测哪些是学生能正确完成的,哪些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师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解法,正确的弄清其解题原理,分析出可能出现的错误原因。教师在布置、批改学生作业前进行充分预测分析,才能从学生的作业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查漏补缺。否则布置作业就会漫无目地,没有重点,加重学生负担

笔者认为,教师提前进入习题时可将习题按不同类型划分为几大块,如概念性习题、计算类习题、解决问题类习题等。这些习题有的是考查概念实质;有的是考查技能技巧;还有的是考查解决问题能力。一般习题反馈,教师可采用先讲再练,防患于未然。但对于判断、选择、填空类习题,由于这类习题只有结果,看不到过程,教师可采用边练边讲的方法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当然对于那些学生完成有难度、易出错的习题,应该先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采用先练后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给学生“亡羊补牢”的机会,从而有效实现学生练习目的。

总之,数学习题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教学功能,还具有教育功能。通过学习,教师应该在课前认真搞好习题的剖析,用充满数学思想方法的头脑研读和处理习题。对典型的习题从多角度挖掘其典型的应有的教学价值,才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研究味,从而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研室         《浙江省小学数学学科教学》  

    2、斯苗儿,新教材研读策略例谈,《小学教学教育》2006年11期

    3、曹培英,适应课改要求  把握教材特点  改进数学教学,《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年2期

    4、俞苏儿、潘旭东,对五(下)年级习题分析引发的思考,《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0年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