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小公倍数》评课稿

(2018-01-07 20:18:53)
分类: 课题研究之七---评课

《最小公倍数》评课稿

榆次区羊毫街小学 李志丽

今天非常有幸听了一节康老师讲的最小公倍数,我认为康老师的这节课两个活动的设计非常符合《课标》强调的,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这一理念。这样做有两点好处:(1)意识到公倍数的知识是生活的切身需要,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和动力,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2)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认为本课主要利用以下四个层次的教学过程来突破重难点的:

(1)初步感知;

通过具体情境初步感知公倍数的概念。

例一是学生通过与教师的共同操作,初步感知公倍数的概念,当学生说到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3的倍数时,教师及时说明这样的数就叫23的公倍数。从而让学生明确学习公倍数的必要性。

(2)直观理解;

通过“抢倍数的游戏引出集合圈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公有的意思。

游戏本身就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更何况让学生在抢倍数的过程中,明确6既要往2的倍数中填又要填入3的倍数的集合圈,怎么办?让学生想出办法,两个集合圈出现重合的地方,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两个集合圈相交的地方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直观地理解“公有”的意思。

(3)加深认识;

在初步感知和直观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尝试用自己话说一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再看书明确概念。“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说明他的思维已经很清晰了。接着通过练习发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关系,加深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4)透彻理解。

深刻理解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最后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书89页下面的做一做,进一步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公倍数的概念透彻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以上四个层次的教学,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打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真正理解公倍数意义,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课标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所以整堂课教师都一直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教师应用自己丰富的语言及时评价,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

 

2、综观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充分理解概念。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不失教师的主导地位。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知识的掌握也自然而扎实,学生的思维也在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