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放思想,要破除“三个不相信”的思维习惯

(2019-03-24 06:43:51)
分类: 文化评说

解放思想,要破除“三个不相信”的思维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东北视察和在辽宁召开进一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的重要讲话指出:解放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关键。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胸怀,坚定改革信心,以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跳出传统思维定势,跳出条条框框限制,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克服各方面利益掣肘,在谋划地区改革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上下功夫,在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上下功夫。

营商环境是制约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命门”“要穴。只有抓住命门”“要穴,努力打造法治、诚信、服务、政策、人才、创业的高地,才能营造出聚商、重商、安商、扶商的磁力场,形成投资的“沃土”、创业的“乐园”。优化营商环境被认为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东北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坚持执政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振兴发展成果的现实需要;是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巩固和拓展全面从严治党成果的有力举措。

一个地区营商环境怎样,与这个地区人们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的直接相关,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现实反映。地区之间的差距,既是经济上的差距,也是体制上、制度上的差距,环境上的差距;一个地区的衰退,既是资源性衰退,也是结构性衰退、体制性衰退;一个地区的落后,既是技术上的落后,也是思路上的落后、文化上的落后。所以营商环境建设的“头道工序”和“牛鼻子工程”是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创新。正像总书记所讲,东北地区是最早进入计划经济、最晚退出计划经济的地区,历史包袱重,体制积弊多。如果思想不解放,就很难看清问题所在,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

东北地区的思想观念问题突出表现为“两个情结”——长子情结、国有情结。作为最早建立的重化工业基地,在很长的时期里,东北曾经是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原值最高、生产总量最高、产品调出最多的地区,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共和国长子”。这其中既有自豪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等积极内容的“长子情怀”,也有优越心理、怀旧心理、补偿心理、依附心理等消极成分的“长子心态”。同时,长期单一强调国有经济是东北最主要的特色和最宝贵的资源,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振兴东北的唯一出路和希望所在,明显地摆在了发展民营经济之上。东北地区民众对国有企业也是依赖性、依附性强,全国没有哪个地区能向东北一样,民众有着强烈的“全民”号头意识和身份意识。

上述“两个情结”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表现,就是“三个不相信”:不相信市场的力量、不相信民营的力量、不相信中小微企业的力量。在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不相信市场的力量。不能真正理解市场机制的作用,偏好指令性计划组织招商引资和项目实施,坚持行政主导来配置资源,通过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生活,忽视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带有强烈的较为浓厚“人治经济”色彩。在处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上,不相信民营的力量。在浓厚的国有情结之下,民营经济长期被视为补充,当作配角,甚至被看作另类,对民营企业缺乏信任,对民营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持怀疑态度,对民营经济发展缺乏信心。一些干部不愿意接触民营企业家,只怕“不清”、不怕“不亲”,不把民营企业视为新一轮全面振兴的主体。在处理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的关系上,不相信中小微企业的力量。在东北许多地方,大项目、大企业偏好严重,寄托投资拉动,招大商、大招商,把发展经济同上大项目简单地划等号,认为发展经济就是增加投资、上马项目,投资越多,发展越快;项目越大,实力越强。

“三个不相信”对营商环境建设影响较大。由于不相信市场的力量,一些部门“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最大化”,使不少政策措施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尽管支持政策接二连三,但落实不到位,企业不知晓,特别是在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办事时限、主动服务方面欠缺,部门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工作不协调,互相推诿等现象依然存在。由于不相信民营的力量,所以对发展民营经济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仍将其当作“补充”甚至“拾遗补缺”,视民营经济为体制外的主体,而不是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没有被看作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没有被看作自己人。民营经济在某些人眼中,不是亲儿子,而是讨来的孩子、后妈带来的孩子,还没有把民营经济作为全面振兴发展的有生力量。由于不相信中小微企业的力量,所以地方政府“攀大求洋”,拉投资、上项目是中心工作,拉大投资、上大项目是最高、最终追求。与此相对,是对中小微企业不重视或重视不够,政策、资源、资金支持薄弱,措施不力

思想问题还得从思想入手加以解决。“三个不相信”是一种思想认识,是一种思维习惯,是一种价值取向。对振兴发展来说,就是思想的禁区、认识的误区、实践的盲区。破除“三个不相信”的思想障碍,就要有“三敢”精神:敢在思想禁区挑战,敢在认识误区较真,敢在实践盲区探索。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胸怀,做到“三个跳出”,即跳出传统思维定势,跳出条条框框限制,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破除被动的依赖性的保守思维,确立起主动的开拓性的创新思维,从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习惯中走出来;破除等、靠、要的消极适应思想,发扬自主创业、积极开拓的进取精神,从计划经济根深蒂固的服从意识转向具有开拓冒险品格的独立精神;破除以官为本、权力至上的思想,从习惯于向上看的官本立场转向善于向下看的民本立场,树立服务第一、平等友善的意识;破除安分守己、自满自足的守业心态,转向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从只依靠外在的驱动力来调动积极性转向依靠内生的驱动力来激发创造性。破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牢固树立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意识,从坐等靠要、怨天尤人的思想境界中走出来,树立自力更生、奋斗自强的意识。只有走出思想的禁区、认识的误区,才能实现从“不相信”到“相信”的转变;只有突破实践的盲区,工作才能不断创新,营商环境建设才能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伟大事业才能出现新的气象,进入新的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