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贵州村寨神秘的生育密码与人口文化

(2015-07-05 00:53:45)
标签:

生育文化

人口文化

民俗

民族特色

分类: 文化评说

贵州村寨神秘的生育密码与人口文化

 

在现代文明无孔不入的今天,在贵州有一个叫占里的村寨,至今仍然延续着700年前的习俗,这个村落不外娶,也不外嫁,神秘的传宗接代的方式引世人关注。

占里村是个侗寨,就是侗族人聚居村寨。它位于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距县城约25公里,全村8个村民小组。占里村坐落在深山密林中,村外苍山叠翠,门前流水淙淙,一幢幢吊脚楼错落有致,鼓楼、风雨桥历历在目,是一个植被良好、风情浓郁的美丽的民族特色村寨。

人口文化第一村

寨子虽不大,但这里的人们却创造了一项令世人惊讶的纪录:解放以来人口自然增长为零,被誉为“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 。说到人口文化,那是相当久远。据传,早在700年前,占里村的祖先吴公力为了子孙后代长久繁衍,提出了要控制人口增长。吴公力提出了要控制人口增长,召集村名订立寨规:一对夫妇只允许生两个孩子,谁多生就依寨规进行处罚,严重超生的,永远逐出寨门,不得再回到这里居住。建寨700多年来,代代流传下来的寨规森严地写着:不许外娶、不许外嫁。1952年开始截至2000年,整整48年里,占里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几近为零。1952年,人口总数为729人。2000年,人口总数则有739人。

由于占里人具有朴素的人口意识,这里群众的生活可以说丰衣足食、富足安康,人均耕地面积1.3亩,比全县人均稻田面积高出一倍多,高于全国人均耕地占有面积,人均占有粮食大大高于全县人均水平。这不仅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而且迎来了五洲四海的宾朋。

性别平衡靠草药

说到占里侗寨的魅力的生育文化,我们看到:村寨几乎98%的家庭的孩子均为一男一女,很少有双男双女现象,而且基本没有多生二个孩子以上的。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由占里人世代相传的“换花草”草药实现的,社会各界也多是因为“换花草”的神秘闻声而来。据说,这种叫做“换花草”的草药能平衡胎儿的性别,当女人生完第一个小孩后,倘若第一个生的是男孩的,那么“换花草”就会让她的第二胎怀上一个女的;倘若是女的,则第二也就必定会怀个男孩。“换花草”的配方究竟是怎样的呢?对此,没有多少人愿意回答,也没有多少人具体知道。大多只知道那是一种神奇的药方,一种让他们传承了几百年的平衡整个寨子人口性别的神奇花草。据说,换花草是一种生在险峰的藤状植物,根部入药,但根部并不相同,横根生女竖根生男。另外,换花草要用其它七种草药配合熬制,熬制过程中药师不可讲话,否则失去作用。

有专家提出,占里村这种生育文化完全符合现代人推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很多人将其归功于“换花草”。其实,真正对这个占里村深入了解以后会发现,占里村之所以被誉为“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 ,并非仅仅只是因为神秘的“换花草”,更多是在占里村里真正存有一整套系统的人口文化,“换花草”更多是一种“草药”辅助。

节育文化有传承

在占里村流行着许多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的歌词。森林葱郁、溪水潺潺、充满祥和之气的侗寨占里,你会发现,在他们传承下来的约定和古歌中本身就暗含了许许多多的关于原始朴素的生态环境方面的话语。譬如:“家养崽多家贫困,树结果多树翻根”、“一株树上一窝雀,多了一窝就挨饿”、“崽多无用,女多无益”、“崽多要分田,女多要嫁妆”、“崽多无田种,女多无银两”、“崽多了无田种,娶不了媳妇”、“女多了无银两,嫁不出姑娘”、“人会生崽,地不会生崽”“七百占里是只船,多添人丁必打翻……歌词话语简朴,含义深刻,思想亦很朴素而又意味深长,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启迪。这一有利于全寨安泰祥和的寨规,后人代代坚守不渝,形成了占里人独特的节育惯制。

晚婚晚育受推崇

在占里村,青年男女的社交十分自由,一般在十八九岁就可以谈恋爱。但占里村同时又遵循着晚婚晚育的习俗,姑娘们大都在23岁以后才结婚。在其他地方或其他民族,普遍都认为结婚太晚是因为找不着女人而误了婚龄,认为是一种抬不起头的事情。而占里人则恰恰相反,结婚越晚越荣耀,因此晚婚晚育者在这里成了被仰慕的对象。在占里人看来,结婚晚就老得晚,早要孩子就意味着会早当老人,寿命也就短了。正是这种淳朴的生命观使占里的青年不愿意过早的结婚,而生育期的缩短,客观上降低了妇女的终身生育率。

占里侗寨,历经数百年,一直长期保持有如此完整系统的生育习俗和人口文化,可以说是原生态民族文化中一块瑰宝。这个文化传承的内涵和启迪是什么,对全世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借鉴意义怎样,确实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