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gdp增长指标 |
分类: 媒体采访 |
淡化“速度情结” 强化“质量关切”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两会”陆续召开,传递出来一种新的气象,那就是出现类似GEP的新的考核内容,而且各地纷纷下调GDP增速,甚至不提GDP指标。应该说,淡化GDP概念,强化GDP之外的指标,已经成为一个大的趋势。
1月21日,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在辽宁人民会堂开幕,省长李希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
报告指出,我们要淡化速度情结,不可能也不必要再追求发展的高速度,但我们必须强化“质量关切”,用过去拼速度的那股劲儿来追求高质量。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2015年GDP增速目标定为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为6%,较2014年目标值下调,究竟该如何理解?
城镇居民的就业、收入是否会受到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专家学者。
嘉宾: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省情专家 林木西
嘉宾: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省情专家 梁启东
报告内容: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外贸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GDP增速降低应不会影响就业
记者:6%的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的经营、人员的就业会不会带来影响?
林木西:在过去的观点中,经济增长速度和就业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有人担忧影响到就业。
但实际上,目前我们的经济增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产业变化,我们过去主要靠第二产业(工业)来完成就业,第二产业又和GDP高度相关,所以会把GDP和就业挂钩,但现在的情况是第三产业的增长非常快,服务业又往往都是人员需求密集的产业,这就导致GDP的目标虽然下来了,却未必影响就业。
第二个方面是结构变化,过去的经济主要靠大型企业,甚至是央企,这些企业占GDP的比重很大,但在就业方面占的比重相对较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在就业方面却承担很大的比重。而如今,大型企业的盈利增速虽然下滑影响了GDP,但却并未代表小微企业,所以就业不会受到影响。
第三个方面就是新业态的出现,比如电商的蓬勃发展,他的整个产业链如个体商业、物流对就业的拉动是非常明显的,这些都是过去没有的。所以说,我们现在不能光看着GDP的数字来分析企业和就业情况。
最直观的例子,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4年辽宁的GDP增速只有5.8%,但2014年新增实名制就业人数达到101.7万人,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因为全国在2013年完成的新增就业也就1300多万,国家人社部对2014年测算也是1300多万,可以说我们一个省占了全国十三分之一,这就是GDP和就业逐步脱钩的一个很好证明。
投资,而是更多投资到工业、特别是产业升级、新兴产业上面,这些投资是可以持续创造价值的,为我省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另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下来了,现有的在建工程不会受到影响。
简单说,过去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虽然非常高,但效率并不高,而现在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增长,也就是从高速度的增长转向高质量的增长。
梁启东:说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过去通常都是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做加法,比如我们辽宁是炼钢大省,就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再投资炼钢项目,过去造船行业规模大,就再上造船的项目,思路是通过数量叠加把优势做大做强。
但问题是,我们过去的支柱产业都是非常传统的产业,这样反复做大规模,经济景气的时候收益比较明显,经济一旦下滑,就出现产能过剩。
而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转方式、调结构,就要求在经济工作中还要做减法、乘法甚至乘方。
做减法是淘汰落后产能,做乘法是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而做乘方就是发展具有爆发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如果做到这一点,6%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完全可以的。
报告内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6%左右,一是考虑今年国内外发展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稳增长难度加大,确定发展目标必须更加务实,符合客观实际。同时6%左右的增长速度能够为转方式、调结构留出空间和余地。二是考虑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
重心放在创新驱动和优化结构上
记者:如何理解转方式、调结构?
梁启东:国际经济方面,欧元区的通缩风险、经济衰退风险,俄罗斯经济的快速下滑,这些严峻的形势相信很多人都有了解。而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自身的经济结构调整。
从国家层面看,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过去是追赶战略,要速度。而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已经进入到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引领创新型经济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速度不是惟一,发展速度必须以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前提。
因此,制定6%的增速目标,表明辽宁已经打破了过去的速度情结,对经济发展的思考更为理性,辽宁的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上海市2015年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已经不再提GDP的目标了,因为国内的经济环境已经出现变化,不再是用一个速度能够衡量的。
记者: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老百姓会有哪些实际的感受?
梁启东:在2014年,我省调结构的工作就已开始。虽然GDP增速没有那么快,财政收入也下滑,但老百姓的收入增长速度却开始超越GDP增速。而且物价也非常稳定,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只有1.7%,是一个非常低的水平。2015年我们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同样是更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摘自华商晨报20150128,记者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