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启东:人才建设的观念性障碍

(2014-09-10 23:44:06)
标签:

财经

人才建设

观念性障碍

分类: 财经时评

梁启东:人才建设的观念性障碍

 

人才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只有使用才能创造价值。做好人才工作,必须把以用为本作为根本任务,围绕用好用活这个核心去培养、引进、配置、激励和保障人才。座椅人才工作要坚持“以用为本”。这是因为,“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是一种崭新的发展理念。以用为本,强调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作用贯穿于人才发展始终,为各类人才搭建事业平台,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才、才尽其用。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和单位还存在“武大郎开店”不愿用,“叶公好龙”不真用,“求全责备”不放手用,“论资排辈”不适时用的现象,导致人才被压抑、被浪费、被埋没,导致优秀人才不能脱颖而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当前人才问题的症结,突出表现在人才结构性矛盾、体制性矛盾和观念性问题。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的背后是观念性因素。在这方面,存在四方面的问题:

在引才、用才观念方面,有“三多三少”:讲“利益驱动机制”过多,讲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鼓励奉献的过少;讲“市场经济作用”过多,讲思想政治工作过少;讲高工资、高待遇过多,讲人才发展的软环境建设过少,不注意研究和满足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引才不留才、留才不留心、留心不知心”。

在优秀青年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上,存在着“四重四轻”:重洋轻土;重“海龟”,轻“土鳖”;重学历、资历和辈分,轻能力;重白领人才,轻蓝领人才。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人为限制较多,求全责备严重,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在人才培养上,存在“四重四轻”:重行政人才,轻科技人才;重理工人才,轻人文人才;重国外培养,轻国内培训;重轰动效应,轻实绩评价。这势必造成专家不专、学者不学、干部不干的图政绩、轻责任,重眼前、轻长远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现象。

在处理引才和用才关系问题上,也有“三重三轻”现象:重吸纳增量,轻激活存量;重引进外埠人才,轻现有人才稳定和潜在人才挖掘;重人才高薪招聘,轻本地区、本部门现有人才的充分使用,被戏称为“招来女婿,冷落儿子”、“引进主持,气走方丈”,人才的“灯下黑”现象使人才边引进边流失。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人才问题的根本症结是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够,人才资源开发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引才、用才方面的观念还较落后。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构建人才高地,必须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以市场化为取向,实现人才工作的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