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启东:东北国企改革历史遗留问题究竟有多少?

(2014-08-29 08:30:33)
标签:

财经

企业办社会

国企改革

分类: 财经时评

梁启东:东北国企改革历史遗留问题究竟有多少?

 

在《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专门谈到了“妥善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历史遗留问题”。这说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点子上了。

国企改革遗留下来的最大问题,是厂办大集体、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问题。厂办大集体的问题很严重,这部分人员,基本上存于“爹不亲、娘不爱、舅舅不管”的状态。为什么谁都不爱、不管?因为在地方、在企业,谁也不敢碰这一巨大的包袱,实际上是财务包袱。所以说,“爹不亲、娘不爱、舅舅不管”实际是“爹不敢亲、娘不能爱、舅舅管不了”。厂办大集体也是企业办社会的一种,这个问题我已经深入分析了。今天我重点分析一下企业办社会问题。

企业办社会,就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却承担了应该由社会或政府承担的职能,这是国企多年形成的社会负担和历史包袱。实际上东北早就在探索企业办社会的问题。比如辽宁省在振兴十年间,178.9万国企下岗职工顺利实现并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全面建立,覆盖城乡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企业办社会问题已成为国企发展的重大体制性障碍,一直影响着国企市场活力和竞争力的提高。企业都“办”了哪些“社会”呢?我们去沈阳铁西区的工人村生活纪念馆——那里是沈阳老工业区的历史缩影——就可以看到,那里有粮站,有卫生所,有幼儿园,有小学校,有储蓄所,有居委会……社会上有的在这里应有尽有。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企业办社会可谓是五花八门,如果是一家大型企业,那么它就是一个小社会——不,很可能是一个大社会,甚至本身就是一座城市——比如教育,学前教育的托儿所、幼儿园,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还有高中,甚至有大学,职业教育的有技校,干部教育的有党校,青年教育的有团校;比如卫生保健,有卫生所,有医院——有的医院要比地方医院规模大、质量高,计划生育机构是肯定有的,还可能有保健所、康复中心、养老院。除此而外,国企一般都设立公安处,有的企业设立公安局、派出所;国企一般都设有独立的培训中心;大的企业设有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社区管理也是一大块职能;报纸是肯定办的,过去都设广播电台,近年来一般都设有线电视台;贫困职工和家属救助是企业要负担的;粮站一般不办了,但是职工福利机构还是要有的,有的企业设有自己的农场,有的企业还办农贸市场,这样就有了管理个体工商户的职能……可以说,国有企业无所不包,有人形容,国有企业除了火葬场不办,几乎什么都办。什么都办,就什么都要支出。比如教师工资、医师工资就是相当大的支出,让企业难以为继;而在社区管理上,由于社区点多面大、居住分散、居民构成复杂,牵扯了管理者不少精力;同时由于企业没有行政执法权,市场管不好,小社会管不好。

事实是很清楚的,在全面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市场主体依然不能毫无负担地进入市场,企业的管理者依然为办社会而头疼,这实在是说不过去。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背着一个,抱着一个,还穿着一个大棉袄,然后跳海里游泳,能游得动吗?你可以看一看,私营企业有这些负担吗?外资企业有这些负担吗?把负担不一样的市场主体,放在一个竞技场上竞赛,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试想,中国是市场经济过渡状态的国度,国有企业量多面广,没有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如何能达到完全的市场化?如何能够建立完善健全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理顺政企关系、社企关系,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已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那么为什么不加快剥离社会职能呢?是企业不愿意分离,企业管理者把持那些职能或权力不放吗?否!作为经济理性人,谁都明白,市场主体的职责应该是什么,市场主体的属性应该是什么样的。企业管理者明白,企业的社会职能,迟早得剥离,不分离,国有企业没法搞好。但是,你分出去了,有没有接手啊!交给社会了,谁来接,谁是“社会”啊?中国的社会组织不发达,最后,所有的职能都得交给政府。但是,地方政府有它自己的难处,自己的教师工资都很难保证,自己的医院改革还没有到位,它哪来的能力和闲钱接手那些额外的负担呢?!地方国企的由当地市政府下死命令,必须有区政府兜着,那央企谁管你啊!你经营效益好的时候,富的流油,你的职工工资高出地方老大一截,你管过地方下岗再就业职工吗?更何况,国企分离职能,肥肉的地方、挣钱的部门,它也不分离,鸡肋的地方、只赔不赚的部门它才分离,那地方政府就甘心当泔水桶、收容站或者垃圾站啊!

当然,也有企业愿意分离,职工不愿意分离的情况,特别是一些效益好的企业这方面的问题更严重。教师们在原企业工资和福利待遇好,到地方了很可能降下来一些,谁愿意分离?离退休人员在企业工作几十年,苦吃过了,累挨着了,创业的时期过去了,现在企业效益好了,凭啥把咱们社会化管理了?一般来说,在地方的实体企业、制造型企业,效益不能保证,分离容易些;而那些石化类等效益好的企业,分离的难度就大些。可见,这个问题的难点,一是观念,二是利益,根本上讲,观念也是利益。事实也证明,这些年在一些城市里,因为国企剥离办社会,出现了一些厂办学校、厂办医院的职工上访的事件,就说明了分离办社会职能不容易,绝不能一蹴而就,绝不能一分了之。分离的决策容易做,但剥离的速度和程度却是他们很难把握的,弄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稳定。

历史遗留问题是国企改革最后一块难啃的骨头。这是我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的观点。厂办大集体、企业办社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硬骨头,再硬,也得啃。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现在已经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了。

通过上述分析,国企改革的历史遗留问题,根本上讲,是改革不到位造成的,解决的办法也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的办法来解决。

这次中央这次将“妥善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历史遗留问题”作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致力通过改革解决这一历史包袱,而且力争用23年时间解决国企历史遗留问题,足见中央决心很大。在深化地方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意见》提出,地方政府要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拿出本级国有企业部分股权转让收益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专项用于支付必需的改革成本。充分利用各类资本市场,大力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层、技术骨干、员工出资参与本企业改制。在推进中央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意见》提出,加快经营不善国有企业重组和退出,允许拿出部分股权转让收益用于支付必需的改革成本,妥善安置企业职工。在东北地区全面推进中央企业分离移交“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物业管理)工作,地方国有企业也要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上述部署,应该是给东北三省带来重大利好。相信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企业办社会这个困扰东北多年的难题会得到有效的破解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