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前乡村旅游存在的“九大”问题

(2014-04-25 07:00:18)
标签:

财经杂谈

乡村旅游

存在问题

财经

分类: 媒体采访

当前乡村旅游存在的“九大”问题

 

乡村旅游关联带动性强,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型业态,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之举。经过近些年快速发展,我国乡村旅游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成绩背后,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这里概括,存在“九大”问题。

1、认识上存在误区,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城乡居民,还是各级政府,抑或旅游经营者,均对乡村旅游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开发乡村旅游所需的条件缺乏充分判断,对乡村旅游资源分析不够、评价过高,导致对乡村旅游开发过于乐观、期望过高;二是对乡村生态旅游的本质、内涵和客源市场认识不足,不能够准确把握资源的挖掘方向,也不能针对目标客源进行开发;三是一些地方管理者认为旅游应是风景名胜区与大都市的事,乡村地区没什么可游的,未能认识乡村旅游在就业、活跃经济方面的功能优势以及与农业生产的互补性,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

2、“乡村意象”保持不够,存在“去农化”倾向

一些地方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缺乏正确认识,忽视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有效保持乡村性,过度追求城市化,而丢失“土味”,出现建筑的城市化、活动的商业化等“去农化”趋向。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基础就是其不同于城市的生活环境和民俗风情,但在发展过程中,“去农化”倾向还广泛存在。个别历史文化保护单位,本来有保存完好的古城街区和民居遗存,却在商业开发中,对原有的街区和民居进行复古改造,结果搞得不伦不类,撵走了居民,古城也失去了人气。有的地方在景观设计、房舍风格、道路建设、建筑用材等方面追求洋化、高档化,建筑形式表现生硬,不土不洋,不城不乡,失去乡村本色。旅游者本来是想到乡村,感受一下淳朴民风,欣赏一下老房子、老街区,品味一下历史故事,结果到了旅游景区,发现新农村、新社区的建设亮点迭出,居民点洋溢现代气息,现代街路整齐划一,乡村特有的韵味不再,乡土气息的吸引力逐渐弱化。

3、规划对接不够,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盲目性和无序性

一些省区已编制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这对于乡村旅游的科学发展十分有利。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市、县并没有按照省区的统一规划有针对性地编制本地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或者编制了规划,却与区域统一规划不协调、不匹配,还有的是制定的规划没有落地,任由经营者盲目投资与开发。合理规划的缺乏导致出现许多问题:一方面,景点遍地开花、重复建设,特别是许多乡村游搞成了小农经济,一家一户搞旅游,规模都相对较小,很难形成具有国内或国际竞争性的龙头产品;另一方面,产品单一、粗糙,资源的同质化、产品的类同化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于满足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乡村游对游客的吸引力逐渐减小。

4、开发模式雷同,产品同质化严重

各地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问题。一定区域内开发建设模式雷同,产品样式、游憩方式、活动方式雷同,吃粗粮、吃笨鸡笨蛋、吃山野菜就等同于乡村游,农家饭一度成了乡村游的代名词,农家乐也成了小圈子聚会的代名词,要么喝酒,要么打牌,不是采摘瓜果蔬菜,就是垂钓、爬山,开发模式不能错位,形成了同质化竞争局面。那些趁着周末想换换口味,到农家乐休闲一两天的人,发现景区的菜品也就那几样,吃来吃去就索然无味了。产品、服务及服务模式同质化的结果,就是搞价格竞争和低水平的比拼。特色不鲜明,模式不创新,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旅游的重要因素。

5、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虽说乡村旅游投资相对较少,见效较快,但也需要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乡村旅游区,既需完善基础设施,又需对外宣传促销,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证。然而,多数县乡财力有限,大幅提高旅游投入力不从心。基础设施落后是当前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许多旅游地周边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简陋,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难以让人接受,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

6、管理较为粗放,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各地针对乡村游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各地农业部门、旅游部门、文化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还不够协调,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平时经营中相互扯皮、争利益,一旦出现问题,经常找不到负责任的管理机构和明确的管理办法。从行业管理上看,管理力度也比较缺乏,大多数农家乐协会形同虚设,这致使许多开发和经营的不当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

7、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乡村旅游业的从业人员,从旅游管理部门到旅行社,都存在着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的严重隐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乡村旅游经营的项目和景点,经营管理人员大多为当地村民,文化素质不高,而且多采用家族式管理,用人制度很不完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导致了乡村旅游大多处于粗放经营阶段,损害旅游者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由于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起步较晚,相应的人才培训机制也不够健全。

8乡村游品牌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有限

目前,乡村旅游的市场辐射能力较弱,市场占有率低,这其中固然有乡村旅游区或旅游企业本身营销投入少且不持续,营销手段单一的原因,但更重要是相关部门也没有很好地发挥在宣传促销中的作用。相对于大型旅游风景区的规范宣传促销,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认识不足,投入不够,力度不强,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问题,整体宣传促销的合力尚未形成,使旅游企业各自为阵,单打独斗,无法形成声势,共同发展。

9、利益分配不公,村民利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在乡村旅游中,农民被边缘化现象也很严重。一些大公司,利用土地、房产租赁等方式,经营城外娱乐设施,把当地的农民排斥在外,农民并没有在就业和收入等方面得到好处。从旅游区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乡村旅游发展中当地村民比较关注的问题是自己能否参与其中,主要体现在就业、经营及收益方面。由于受旅游地竞争、自身旅游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乡村旅游地的游客量有限,不可能容纳全部的村民参与旅游经营。同时,旅游收入也没有二次收益,大部分人无法从旅游开发中获得利益。甚至有时候,大部分收益都被外来投资者拿走,余下的收益也主要被当地政府占有,村民得到的很少。承担了较多社会成本,却无法公平分配旅游收益,这导致许多村民对于乡村游发展的热情不高,甚至存在抵触情绪。

(和于彬合作调研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