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
(2012-02-06 01:28:36)
标签:
财经 |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
中共十七大对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意见》指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升级换代,提高服务业质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由服务业增长带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全国大中城市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机构。中央对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高度重视,各地区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已经形成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氛围。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沈阳打造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功能,有着突出的战略意义。
1、完善城市功能的关键所在
区域竞争力不仅与其经济总量有关,更取决于其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作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越发达,意味着创造财富的能力就越强。在现代经济中,现代服务业己成为城市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拉动国家和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现代化城市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非常发达,表现为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高增值性第三产业和服务贸易占GDP比重通常超过70%,甚至高于80%。城市具有的生活居住、商贸物流、产业承载、旅游休闲、文化传播、社会组织等主要功能都和服务业紧密相关。服务业越发达,城市功能越完善。高层次服务发展到可以为大都市提供动力和财富的地步,高级设计者、最顶级的消费品、表演艺术、创作,高级住宅区等等,成为保持商业世界和精英人才汇聚的必要条件。
沈阳在制造领域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提高沈阳经济区在东北乃至东北亚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增强和综合服务功能。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逐步从以工业经济为主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城市的资源整合配置能力和带动区域经济的集聚辐射功能都将大大增强。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选择
产业结构的服务化程度是判断产业结构优化度的重要指标。当前,辽宁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的过程中,已经开始进入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随着工业化的演进,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比重越来越低,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物流、营销、研发、信息服务等专业化生产服务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主导因素。因此,有效地利用服务资源是工业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伴随着产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设计策划、技术研发和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的产业组织和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造,加速产业升级转型的步伐,经济活动将逐步由以加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生产性服务为中心。“十一五”时期,辽宁和沈阳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沈阳经济区、沿海经济带的城市框架已经形成,城市功能逐渐完善,为服务业的大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在新的形势下,辽宁和沈阳要把握大势,顺应潮流,提升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促进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全面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
3、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迫切需要
工业化是现代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支撑,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路子,必然引起工业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强烈需求,推动现代服务业中的通信、信息、计算机网络服务、综合技术服务等的发展。同时,随着现代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必将进一步加剧,现代城市发展工业的优势将逐步消失。只有加快发展占用自然资源较少、人力成本较高的现代服务业,才有利于发挥现代城市的比较优势,提升现代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为其创新功能的实现提供了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条件和环境,同时中心城市的扩散功能又要求中心城市只有在制度、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在区域中保持其作为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沈阳经济区的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不仅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带动力量,也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沈阳制造业已经进入工业化转型期。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能够有效地刺激服务需求,市场潜力巨大,对与之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从产前、产中、产后都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尤其是投融资、管理咨询、物流、教育科研等现代服务业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做好“微笑曲线”的两端。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下,装备制造业的升级发展,将促进服务业向制造业产业链两端延伸,更有力地拉动服务业发展。同时,沈阳经济区服务业内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传统的交通运输、商贸比重逐渐降低,而研发设计、软件外包、现代物流、商务服务、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将趋于上升,即服务业的需求结构出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变动的趋势。
4、提升现代城市能级的必然趋势
在辽宁,沈阳、大连作为中心城市,具有为区域内的各种经济活动、商品和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提供全面、高效、便捷服务的能力。这里所说的“服务”既是指中心城市第三产业、尤其是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人民提供的更好的服务,也指中心城市为周边城市提供各种服务,从而强化极化效应,增强扩散效应。
现代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一般都有丰富的要素供给能力。比如沈阳市,在资金供给方面,沈阳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目前是全国货币资本回笼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同时内资、外资规模雄厚,初具规模的社会资本网络是服务业发展的有力保障。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254.2亿元,比年初增长21.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94.9亿元,增长12.7%;本外币贷款余额6068.4亿元,比年初增长17.4%,在东北地区居于前列。人力资源供给方面,沈阳制造业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随着城市的发展与转型,他们能够容易地转入服务行业;沈阳的人才市场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随着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沈阳努力打造人才聚集的高地,人才创业的福地。
现代城市能级提升的过程,也就是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对周边地域的影响力的过程,是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现代城市经济又因劳动与资本的聚集引起社会分工深化,专业化程度提高带来收益的提高,或资源共享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从而具有聚集效益,而城市聚集效益则是通过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的。
5、解决民生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服务业是就业的“蓄水池”,以就业结构来考察国际大都市三次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扩张拉动作用异常明显。纽约、巴黎和伦敦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都在90%左右;台北、香港、法兰克福和米兰也在80%以上。发展服务业可以拉动就业,改善民生。目前,沈阳市服务业就业人口超过80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口的一半。2009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有75%是在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满足全体居民对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不断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
6、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实施计划经济开始,辽宁地区的重化工业结构呈现刚性增长态势,近些年所占比重都在80%左右,这是辽宁具有资源消耗型工业体系特征的重要原因。经济获得高速发展,但高增长主要是由高投入拉动的,GDP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而增长。服务业的发展一直相对滞后,所占比重不仅低于沿海先进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60%以上的节能仍需要结构调整来完成,技术性节能措施只能实现节能30%到40%。
目前,辽宁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土地开发强度较高,要素消耗强度较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土地、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紧。现代服务业以知识和人力资本投入为主,是清洁产业、无烟产业,能耗低,排放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用现代服务业对第一、二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和重组,有助于减轻对自然环境的损害,摆脱依赖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增长模式,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有助于推动实现由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方式向低能耗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7、实现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现代服务业具有地理聚集性。由于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容易形成产业集群,有利于产业本身形成规模优势和协同效应,提高产业整体效益。沈阳经济区、沿海经济带各城市分享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的规模和协同发展带来的好处。中心城市从中可以获得了广阔的腹地,为其城市功能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依托;其他城市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辐射,承接其转移出的生产能力,为其提供配套服务,并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为自己提供资金、信息、科技支持。通过区域内城市之间优势互补的合作,避免了城市之间产业的同质、同构竞争,放大了整体效应,就可以促进经济区的城市融合与经济一体化进程。
8、应对经济衰退的有益举措
面对当前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要走出危机,需要新的产业动力引擎——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以破解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失衡,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不仅能使“辽宁制造”向研发、设计、品牌销售、售后服务等附加价值高的服务性业务的方向延伸,也必将对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目前,中国工业经济遭遇了寒冬,出现经济下行压力,但服务业却逆势而上。
每次经济危机过后都是一次结构调整的机会。国际市场受全球性经济危机影响将会持续相当时间,外需萎缩导致的制造业生产和出口下滑,将对货运业、批发业等服务性行业产生较大的直接影响。而随着国家刺激经济政策以及保障民生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高端服务业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机遇,特别是在金融、科技、教育、卫生、通讯等方面,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可以说,作为新的产业引擎,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为抵御经济危机,确保经济持续平稳回升,强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添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