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的周四周五是倩倩期中考试的日子,考试从周四下午开始。先是英语和历史。
周四下午考后,倩倩说“无语”,我笑笑知道肯定是英语这第一仗没打好,估计是丢盔弃甲,收获不妙。因为还有一天考试就没谈。其实我已感到这次她英语问题比较大,关键是语法比较含混。但复习期间作业太多,确实很难挤出时间去补补。
倩倩原先英语背的还可以,但现在我看不懂她的作业里有些句子,慢慢多了我解决不了的问题,真感悲哀!当初我还是朱老师的得意门生呢,高考那年标准分计分,我英语是七百多少,记不大清楚了,但分数后那个百分之九十九的比例从没忘记过,老师说那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英语分数百分之九十九都在我后面。而工作几年后我还替一英语老师上过课,后来他说“学生说你上的比我好,课堂轻松还效果好。说我太不相信他们,老爱一遍遍的强调、吆喝。”但这多年除了辅导孩子作业,几乎不怎么用了,现在竟然沦落到解决不了初中英语的地步。孩子英语书涉及的范围和单词量已远非当时可比。这知识时代的落伍确实让我伤感,我多么不愿意自己这么快就被淘汰出局!
昨天下午考数学、物理前高兴地说了句“下午考的是我喜欢的”,物理也许是暑假的预习和小实验引发了她的兴趣,一直挺喜欢,状态不错。而数学是在实数章恢复了良好的心态,又喜欢上学数学,这次考数学,在下考的瞬间铃响,发现一个四分题错了,来不及修正自己后悔。等卷子吧!
大约一个月前吧,有次和倩倩斜倚在沙发上,倩倩说“我现在有点期待考试快点来”
“原因?”“我觉得这段时间学的挺好。”前几天回家路上已进了小区,我问倩倩“现在还有那种期待考试的心态吗?”“有时有,有时没。”
期中考试已过,倩倩周五彻底放松,玩一个半小时的游戏,再看电影,晚上洗个澡美美睡到今早10点。饭后一家又去公园溜一圈几个小时。孩子的心思很单纯,但我却有一份深深的忧虑在心里。
这忧虑主要是孩子作业过多而产生的弊端。尤其越接近复习卷子作业就越多,不久前倩倩有一次某课竟然是把半学期来未作过一次的一个册子里教过滴全部做完。而这只是一课。孩子越需要针对性复习时就越被作业缠绑束缚。而我的作业一贯少,受学生欢迎,是我不愿意做这样的争抢学生时间的人!而另一方面,语文方面有否优秀不在于做作业的多少!这周我的语文作业就是继续看三国!
倩倩从进入初中以后,家庭作业多,也不批。老师偶尔会收上去看看,主要是孩子做完后。家长查看验收,在家庭联系本上签字确认.而老班是每天必查家长是否签字。记得初一家长会有家长问及这问题,老师讲:孩子在学校有作业本,老师批阅;而家里布置得作业,家长只要检查孩子是否完成就可。有一次我试探着说“现在的孩子作业是不是多?班里孩子一般晚上几点睡?”老师直接来个“作业多就是咱学校的特点。”我赶紧闭口。
这种情况初一简单,我还可以看,有时间把错的辅导一下。现在难度加大,孩子做了后心里没底问我,我也不知可否。让第二天到学校问老师。但基本没落实。这学期开头,我碰巧看到数学和物理的《闯关100分》答案,给老师写条让孩子带去,说答案在我手里,督促孩子科学使用,在她做完后自己对答案,错题不能看懂答案的就给她讲讲。所以我告知孩子得靠自己去学,去问,不要再想着依靠家长了。
而更主要的问题,随着孩子年纪的升高,学习的容量和难度都在增加,孩子自己的努力
尤为重要,但作业的超负荷使的孩子疲于应付,哪有充足的时间精力来把自己薄弱的环节看看,想想,练练,提高巩固!倩倩做作业的效率确实可以提高,但作业多时前头认真后头疲于应付只想赶紧完成的心里是明显存在的。这不是个例,我的学生里也有大量这样的学生,甚至包括优秀的尖子生。
记得上一届我送走的学生:一个是孙露,我原先的一个副班长,热心的女孩。到高三有次没按时到校,我打电话向家长询问,家长的回答令我动容,令我对这个女孩刮目相看。原来她是因为怕老师查作业而不想来校,为此和妈妈吵了,孩子也哭了。孩子妈说“你电话之前我一直劝着,就是不听都气死我了。”我让家长把电话给孩子让我和孩子聊了几句。原来孩子觉得作业太多,不做吧第二天老师检查,不做的得补。做吧,自己的时间全部都用来做了作业,根本没时间把自己不会的学学补补。所以她宁愿自己在家学,不想来校。我劝解了孩子,想法虽好但方式不可取,你可以和老师沟通一下,也可以找我,我和咱老师商量一下,这总比你呆在家不上课强,不上课损失是太大!孙露最后回了校找了老师,问题迎刃而解还得到表扬。
而另一个是我班里的尖子生杨靖文,数理化真是不赖,但语文英语不好,从高一就给他做思想工作,可听不进去,又找孩子家长,家长说“孩子说高三再好好学语文。”看家长也支持孩子,我就无语了,高二该生努力学英语,到高三慢慢成绩上去了,但语文还是不成“你不是说到高三就好好学语文吗,咋还不重视啊?”“老师,我不是不想学,可那物理一钻有时半个小时哗一下就过去了,等作业做得差不多了就已经很晚了,语文英语只好应付一下”。最后寄希望理科考高点给语文添分,最后高考比一本高近20分,自己不满意,但已经错过了选择重点的机会。如果从高一重视起语文来,我想重点是稳稳的三指捏田螺。
常年来我带理科生的时间多,这样的孩子在现在这个班依然不少,可思想工作依然难做,只好喟然感叹,这些傻小子是----非要撞上南墙才知道悔啊,可那是悔已晚矣。
可是如果作业能少一些,或者能分层作业,或有选作作业,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我想效果是不是更好些!尤其是对中等生!我现在经常对班上一些不及格的学生说“敢于放弃难题,敢于放弃后面一看就不行的题,把时间用在前面的基础和中等题上,你可能考更好。这原因很简单,把两个小时给150分的题,和把两个小时给120的题就不一样。因为丢弃的是难度大、耗费时间还得不了几分的题。把时间给前面的题可以得更多的分!
现在学生作业普遍太多,使孩子疲于应付,更严重的使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而厌学。教学是需要我们的学生有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的,因为学生需要思考、需要消化、需要查漏补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大脑和身体状况,原先就有体会,现在因自己的孩子上学而体会更深,布置作业只想让学生多做些,心是好的但效果因人而异。程度好孩子解决快,程度中等的吃力,程度不好的大受挫伤。
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不同的层次性,真是大班教育的一大弊端,也是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在这里我也不想责难谁,但确实为此感到痛心,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布置作业的问题,而是有它存在的背景和必然原因。
前几天遇见同事,感叹孩子的作业多,最后又自我宽解说,“我们院上的一个孩子,上某某学校,一周就七张试卷,作业才多呢!...哎,现在孩子上学咋这遭罪呢!咱们那时就是作业本上的正式作业,作完就了了,也没这么多的练习册和套卷,不也照样考大学吗?现在是作业做得多了,孩子反而差了...”
是啊,难道不该好好的想想这些反常的现象吗?芬兰的教育在全世界一流,可芬兰的学生连高中都是下午三点放学,小学就放的更早。老师有权决定教什么,教育部门不对学校排名,学校不对老师排名,老师不对学生排名,那里认为:老师、孩子本来就是不同滴,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和兴趣,去发展去学习!而我们呢?
属于孩子的问题,家长自应不遗余力的去努力引导和帮助孩子,不属于孩子的部分家长也要引导孩子去适应生存的环境,因为“适者存焉”是硬道理,但我们也有对美好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祈求!
明天预备和倩倩谈谈期中后的打算,自由要靠自己艰辛的努力和拼搏去争取,程度越好自由越多,自己做主的机会才多!不想让别人去左右自己就要证明你有左右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http://s10/mw690/821a32edtce2730094479&690
--------2012暑假拍摄
附刚看到的一篇博文:
去年年初,平顶山市某技校的物理教师民张琮范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正上初三的女儿张晗琪回家自学!一年多过去了,张晗琪的成绩不但没有下滑反而大幅度提高。张晗琪说:“在学校,老师总是关注排在前10名的学生,自己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现在在家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
原来,去年的一段时间里,张琮范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女儿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多,成绩反而一天天下降。“想让女儿在快乐中学习”的张琮范找到学校,希望能减少女儿的作业量,但遭到了拒绝。无奈之下,张琮范在得到学校允许的情况下,让女儿回家自学。初中毕业后,尝到自学甜头的张琮范父女决定仍然在家自学高中课程。
无独有偶,在教育时报组织的农村新课改巡回讲学期间,济源市的闫合作老师无意间也谈起了自己的孩子“回家自学”的事。闫老师的小孩上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总是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数学成绩跟不上。闫老师认为孩子并不笨,就决定把孩子接回家自己教。闫老师让孩子自己看书、“说”书,不让孩子做大量的试题,而是让他“说”题——说解法、说步骤。就这样,孩子在家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来,学校校长找到家里,让孩子重新回到学校,闫老师就对学校提出了一个“要求”:“对孩子要求不要太严。”
就这样,尽管小孩个子矮、眼睛近视,还是随他的心意坐到了最后一排。没有想到的是,没有了老师的特别“关照”,孩子反而能按时完成作业了,这次期末考试,闫老师的孩子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数学成绩是班里唯一的满分,语文得了92分。
闫老师说:“可能我的孩子不适应‘太负责任’的老师,老师管得少了,他轻松了许多,学习成绩反而上去了。”
摘自吴松超老师的博客,原题目为《转变观念,从认识学生开始》
http://s16/mw690/821a32edtce4e5a77087f&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