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研究报告 |
温氏股份VS牧原股份之十三
放眼世界养殖业,几十年来,卵生类的禽类、鱼类都已经做到了基因改变,缩短了繁殖周期与生长周期,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及料肉比转化效率。哺乳类的猪却没有,虽然美国、加拿大、丹麦的养猪技术高于我国,养猪成本低于我国,但几十年来并没有在基因方面有所突破。作为猪肉消费占全世界一半的我国,能否在基因方面有所突破呢,目前来看,寄希望于温氏吧,据说温氏在这方面投入了不少资金。
假如某家企业通过基因改良,让猪拥有兔子一样的繁殖速度,鸡一样的生长速度及料肉比转化,猪肉的美味牛肉的热量,那么这家企业就发了,最起码可保持十年以上的高速增长。然后呢,嗯,然后就是万物归一,像养鸡行业一样的一地鸡毛。
当然,我也不希望看见受精卵可以脱离母体在营养液中快速长成小猪猪,否则,到时候人类可以批量生产“希特勒”也不是好玩的一件事,一点都不好玩。嗯,假如培养出可以吃雾霾不拉屎的猪猪到是挺不错的,可以一举两得的解决环保问题,到时候国务院发个文,鼓励在北京发展养猪。
当然,我更反对到时候有专家和我说:你老股民不是喜欢吃猪蹄子嘛,我研究出可以快速培养猪蹄子(猪蹄子比较复杂,猪排、牛排方便多了)技术,这个设备(冰箱状的,原料免费也不贵,香烟盒那么大一个包装可以用一年)你拿回家试试,一个星期可以出来一个猪蹄子,以后你就不用去菜市场买了。啊!我要吐了!不知道你是否敢吃?
就国内养猪技术来看,温氏无疑是走在前面的,据说目前温氏的PSY(母猪生产率)在25左右,最优秀的种猪场已达到28左右,国内平均20差不多,近几年基本以每年1头的速度提高。温氏股份养殖户育肥阶段料肉比转化率在2.45左右,与国际水平不差上下,国内平均大概在2.8左右。温氏计划大幅提高养殖户规模,从户均772头提高至1000头。计划大幅提高种猪场员工效率,从人均50头母猪左右提高至150头水平。新希望有一个进口技术种猪场的母猪生产率(PSY)可达到30头的国际高水平。
能繁母猪一年维持成本
母猪饲料65%
其他成本35%
母猪折旧30%
能繁母猪一年生育期成本4350
假设PSY20每头断奶乳猪成本218
假设PSY22每头断奶乳猪成本198
假设PSY25每头断奶乳猪成本174
假设PSY30每头断奶乳猪成本145
以上运算可发现PSY提高所影响的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20与25的成本差距约44元。据说新希望的一家种猪场母猪生产率(歪果仁技术,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可达到30头,这个真心了不起,希望这个技术能(有偿)推而广之,为我国养猪行业作贡献。
育肥猪阶段饲料成本测算表
单价/料肉比
每公斤2.4元
每公斤2.5元
每公斤2.6元
每公斤2.8元
每公斤3.0元
这个料肉比的成本影响就比较大,在育肥阶段,优势企业可以达到每公斤饲料成本2.50元,料肉比达到2.50,那么整个育肥阶段的饲料成本是688元;一般的养殖户,其每公斤饲料成本约2.8元,料肉比约2.8,查上表中对应的饲料成本为862元,相差174元,这个差距就大了。正邦、新希望的料肉比(养殖户饲料浪费比较多,这个与配方、设备、饲养方法有关)大概就在2.80左右。
话说牧原股份在小麦的基础上研制的饲料配方也了不起,可以在小麦(还可以降低价格比较贵的豆粕比例)与玉米之间转换,就看哪个便宜用哪个。双胞胎(饲料行业老大)饲料公司的大豆发酵技术可能会降低我们养猪的料肉比消耗。
广西扬翔股份(全国前十)提出未来若干年“3028四块五”口号,目标是在现行的饲料价格下,争取实现PSY30(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断奶乳猪指标),MSY28(每头母猪每年出栏肥猪指标),出栏成本四块五(这个成本目标真的了不起,放眼全国没人敢说)的新目标。扬翔股份16年存栏母猪7万头,年出栏肉猪100多万头;高档猪精供应150万头份以上,居国内供精量首位。公司规划通过三个三年,形成年出栏千万肉猪,年提供千万头份猪精,服务百万母猪的养猪企业平台,为中国成为养猪强国竭尽所能!嗯,又见一个吹着喇叭争全国老二座次的好汉,话说牧原当家人看见这个心里拔凉拔凉的,既生亮何生瑜!我的感觉告诉我,这家企业想来股市圈钱了。
规模化养猪企业,就是运用饲料成本优势、母猪生产率优势及料肉比转化率优势碾压养猪散户,迫使高成本的养猪散户逐渐退出养猪业,由低成本优势企业来弥补养猪散户退出的空间。
相关数据显示,养猪1-49头的养猪散户从07年的8010万户下降至15年的4406万户,下降近一半;目前我国户均500头以上的养猪场生猪出栏占比还不到50%,考虑到人力成本的逐渐提高,户均养猪规模300头以下的将没有成本优势,淘汰具有必然性,目前户均300头以下养猪规模的生猪出栏占比约50%。
进一步研究养殖户数据趋势可以发现,近十年来,大量退出的是饲养两三头猪的养猪散户,养猪50-99头规模的养殖户基本稳定,其他各规模层次的家庭农场、养猪企业都大幅增长;5万头以上的超大型养猪场发展最快,近十年的家数增长约6倍左右,超大型规模的养猪场生猪出栏约2300万头,市场占比约3.3%,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就我个人理解,由于养猪业的特殊性,养猪业的经济规模比较小,并不存在规模经济优势,甚至可以说规模不经济。1000-2000头自繁自养的家庭农场具有成本优势,1万-10万头的养猪企业具有成本优势,50万头以上的大型企业需要技术优势来支撑,否则日子并不好过。
按相关数据毛估估分析,在100头以下的养殖户大概还有2亿头的量,从成本上来说,其中没什么养猪本领的三分之二在未来需要逐渐退出,这就是规模化养猪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500头以上的家庭农场是很难淘汰的。温氏牧原这样的优势企业,我个人估计到五千万头的量就差不多了。
另外,认真观察2011年以来生猪价格几个月级别的阶段性趋势波动,发现生猪价格的趋势波动还是和股市不同,顶部与底部都是尖尖的,涨跌转换直上直下,没有平滑过渡,这其中的运行机理或者说运行密码尚未把握,什么原因呢?总得有个原因吧,是参与各方的情绪波动还是阶段性供求关系变化?假如是情绪波动导致,那么诱因是什么?这有待于未来深入研究去了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