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与之,人与之

(2013-01-11 18:36:04)
标签:

杂谈

于此其中【主权者若是以一种为他自己所不得违背的法律来约束自己,那便是违反政治共同体的本性了】,《虞书-皋陶谟》记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于此“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夏书-五子之歌》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于此“为人上者,奈何不敬”,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于此“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黄帝曰:“人主者,天地之稽也,号令之所出也,司民之命也。不天天则失其神,不重地则失其根,不顺四时之度而民疾。不处外内之位,不应动静之化,则事窘于内而举窘于外。八正皆失,与天地离。天天则得其神,重地则得其根。顺四时之度而民不有疾。处外内之位,应动静之化,则事得于内而举得于外。八正不失,则与天地总矣。”

于此“八正不失,则与天地总矣”,董仲舒之《春秋繁露》之《王道通》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庸能当是。是故王者唯天之施,施其时而成之,法其命而循之诸人,法其数而以起事,治其道而以出法,治其志而归之于仁。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而成之,事功无已,终而复始,凡举归之以奉人,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

于此其中“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虞书-洪范》之“稽疑”曰:“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十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于此其中【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子思子》记“子言之: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不敢以其私亵事上帝。是故不犯日月。不违卜筮,卜筮不相袭也。大事有时日,小事无时日。有筮,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不违龟筮。子曰。牲牷礼乐齐盛。是以无害乎。鬼神无怨乎百姓。”

于此【不敢以其私亵事上帝】,《白虎通义-封禅》曰:“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所以必于泰山何?万物所交代之处也。必于其于何?因高告高,顺其类也,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甫之山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著己之功迹也,以自效放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放天,附梁甫之基以报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于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矣。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以印玺。故孔子曰:“升泰山,观易姓之王,可得而数者七十有余。

封者广也,言禅者,明以成功相传也。梁甫者,太山旁山名,正于梁甫何?以三皇禅于绎绎之山,明己成功而去,有德者居之。绎绎者,无穷之意也。五帝禅于亭亭者,制度审谛、德著明也。三王禅于梁甫之山者,梁信也,甫辅也,辅天地之道而行之也。太平乃封知告于天,必也于岱宗何?明知易姓也。刻石纪号,知自纪于百王也。燎祭天,报之义也,望祭山川,祀群神也。《诗》云:“於皇明周,陟其高山。”言周太平,封太山也。又曰:“堕山乔狱,允犹翕河。”言望祭山川百神来归也。”

于此“封者广也,言禅者,明以成功相传也”,托马斯、潘恩说道;“在创世的秩序中,人类原本是平等的,只是后来,这种平等被某件事情所破坏……根据《圣经》的记载,在世界的远古社会是没有帝王的;没有帝王也就没有战争;正是帝王的傲慢使现在人类陷入了混战之中。近百年来,没有帝王的荷兰比欧洲任何君主制国家都享受了更多的安宁。远古的历史也证实了同样的说法。因为最初宗教首领的宁静乡间生活本身自有一番乐趣,而当我们读到犹太王族史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乐趣便不复存在了。”

于此“在世界的远古社会是没有帝王的”,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恤,禹吾无间然矣。”

于此子曰:“禹吾无间然矣”,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于此“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韩非曰:“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麂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于此“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孟轲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于此“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诗》云:“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爰咨诹。我马维骐,六辔如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我马维骃,六辔既均。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于此“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马王堆汉墓帛书-易经》曰:“圣人诋卦观马,系辤焉而明吉凶,刚柔相遂而生变化。是故吉凶也者得失之马也,悔閵也者忧虞之马也,通变化也者进退之马也,刚柔也者昼夜之马也。六肴之动,三亟之道。是故君子之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妧,教之始也。君子居则观其马而妧其辤,动则观其变而妧其占。是以“自天右之,吉,无不利”也。

于此“圣人诋卦观马”,《孔子家语-执辔》记“闵子骞为费宰,问政于孔子。子曰:

“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也。君者,人也;吏者,辔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

子骞曰:“敢问古之为政?”

孔子曰:“古者天子以内史为左右手,以德法为衔勒,以百官为辔,以刑罚为策,以万民为马,故御天下数百年而不失。善御马者,正衔勒,齐辔策,均马力,和马心。故口无声而马应辔,策不举而极千里。善御民者,壹其德法,正其百官,以均齐民力,和安民心。故令不再而民顺从,刑不用而天下治。是以天地德之,而兆民怀之。夫天地之所德,兆民之所怀,其政美,其民而众称之。今人言五帝三王者,其盛无偶,威察若存,其故何也?其法盛,其德厚,故思其德,必称其人,朝夕祝之。升闻于天,上帝俱歆,用永厥世,而丰其年。

不能御民者,弃其德法,专用刑辟,譬犹御马,弃其衔勒,而专用棰策,其不制也,可必矣。夫无衔勒而用棰策,马必伤,车必败。无德法而用刑,民必流,国必亡。治国而无德法,则民无修;民无修,则迷惑失道。如此,上帝必以其为乱天道也。苟乱天道,则刑罚暴,上下相谀,莫知念忠,俱无道故也。今人言恶者,必比之于桀纣,其故何也?其法不听,其德不厚。故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朝夕祝之。【升闻于天,上帝不蠲】,降之以祸罚,灾害并生,用殄厥世。故曰德法者御民之本。

古之御天下者,以六官总治焉。冢宰之官以成道,司徒之官以成德,宗伯之官以成仁,司马之官以成圣,司寇之官以成义,司空之官以成礼。六官在手以为辔,司会均仁以为纳。故曰御四马者执六辔,御天下者正六官。是故善御马者,正身以总辔,均马力,齐马心,回旋曲折,唯其所之。故可以取长道,可赴急疾。此圣人所以御天地与人事之法则也。天子以内史为左右手,以六官为辔,已而与三公为执六官,均五教,齐五法。故亦唯其所引,无不如志。以之道则国治,以之德则国安,以之仁则国和,以之圣则国平,以之礼则国定,以之义则国义,此御政之术。

过失,人之情,莫不有焉。过而改之,是为不过。故官属不理,分职不明,法政不一,百事失纪,曰乱。乱则饬冢宰。地而不殖,财物不蕃,万民饥寒,教训不行,风俗淫僻,人民流散,曰危。危则饬司徒。父子不亲,长幼失序,君臣上下,乖离异志,曰不和。不和则饬宗伯。贤能而失官爵,功劳而失赏禄,士卒疾怨,兵弱不用,曰不平。不平则饬司马。刑罚暴乱,奸邪不胜,曰不义。不义则饬司寇。度量不审,举事失理,都鄙不修,财物失所,曰贫。贫则饬司空。故御者同是车马,或以取千里,或不及数百里,其所谓进退缓急异也。夫治者同是官法,或以致平,或以致乱者,亦其所以为进退缓急异也。

古者天子常以季冬考德正法,以观治乱。德盛者治也,德薄者乱也。故天子考德,则天下之治乱可坐庙堂之上而知之。夫德盛则法修,德不盛则饬,法与政咸德而不衰。故曰王者又以孟春论之德及功能,能德法者为有德,能行德法者为有行,能成德法者为有功,能治德法者为有智。故天子论吏,而德法行,事治而功成。夫季冬正法,孟春论吏,治国之要。”

于此“夫季冬正法,孟春论吏,治国之要”,子思之《巡狩》曰:“古者天子将巡狩。必先告於祖禰。命史告群庙及社稷圻内名山大川。告者七日而遍。亲告用牲。史告用币。申命冢宰而后清道而出。或以迁庙之主行载於斋车。每舍奠焉。及所经五岳四瀆皆有牲币。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于上帝望秩于山川。所过诸侯各待於境。天子先问百年者所在而亲问之。然后覲方岳之诸侯有功德者。则发爵赐服以顺阳义。无功者。则削黜贬退以顺阴义。命史采民诗谣以观其风。命市纳价。察民之所好恶以知其志。命典礼正制度。均量衡。考衣服之等。协时月日辰。入其疆。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君免。山川社稷有不亲举。土荒民游为无教。无教者则君退。民淫僭上为无法。无法者则君罪。入其疆土地垦闢。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君有庆遂南巡五月至於南岳。又西巡八月至於西岳。又北巡十有一月至於北岳。其礼皆如岱宗。归反舍於外次。三日斋。亲告於祖禰。用特。命有司告群庙社稷及圻内名山大川。而后入听朝。此古者明王巡狩之礼也。”

于此其中“则发爵赐服以顺阳义。无功者。则削黜贬退以顺阴义”,《马王堆汉墓帛书-易经》曰:“夫是其明于天又察于民故,是阖神物以前民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是故阖户胃之川,辟门胃之键,一阖一辟胃之变,往来不穷胃之迵,见之胃之马,刑胃之器,制而用之胃之法,利用出入,民一用之胃之神。
  
是故《易》有大恒,是生两檥,两檥生四马,四马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六业。是故法马莫大乎天地,变迵莫大乎四时,垂马著明莫大乎日月,荣莫大乎富责,备物至用,位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深备错根、枸险至远、定天下吉凶、定天下之勿勿者莫善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变化圣人效之,天垂马见吉凶而圣人马之,河出图、洛出书而圣人则之。《易》有四马,所以见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易》曰:“自天右之,吉,无不利。”右之者,助之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也者信也。■信思乎顺以上贤,是以“自天右之,吉,无不利”也。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义可见已乎?子曰:圣人之位马以尽意,设卦以尽请伪,系辞焉以尽其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于此《易》曰:“自天右之,吉,无不利”,《孔子家语-辩物》记“邾隐公朝于鲁,子贡观焉。子贡时为鲁大夫也邾子执玉,高其容仰,定公受玉,卑其容俯.玉所以聘子玉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者将有死亡焉.夫礼生死存亡之体,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于是乎取之,朝祀丧戎,于是乎观之,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不得其法度也心以亡矣.嘉事不体,朝聘亦嘉事也不体不得其体何以能久,高仰骄,卑俯替,骄近乱,替近疾,若为主,其先亡乎?”

于此其中“夫礼生死存亡之体,将左右周旋”,《白虎通-文质》曰:“王者始立,诸侯皆见何?当受法禀正教也。《尚书》:“辑五瑞,觐四岳。”谓舜始即位,见四方诸侯,合符信。《诗》云:“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言汤王天下,大小国诸侯皆来见,汤能通达以礼义也。《周颂》曰:“烈文辟公,锡兹祉福。”言武王伐纣定天下,诸侯来会,聚于京师受法度也。远近莫不至,受命之君天之所兴,四方莫敢违,夷狄咸率服故也。

何谓五瑞,谓幀怠、璧、琮、璜、璋也。《礼》曰:“天子幀怠尺有二寸。”又曰:“博三寸,剡上寸半,厚半寸。半●为璋。方中圆外曰璧。半璧曰璜。圆中牙身玄外曰琮。《礼记王度》曰:“王者,有象君之德,燥不轻,湿不重,薄不浇,廉不伤,疵不掩,是以人君宝之。”天子之纯玉尺有二寸。公侯九寸,四玉一石也。伯、子、男俱三玉二石也。”

于此其中“言汤王天下,大小国诸侯皆来见,汤能通达以礼义也”,荀子《不苟》曰:“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言己之光美,拟于舜禹,参于天地,非夸诞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诗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此言君子以义屈信变应故也。”

于此“言君子以义屈信变应故也”,老子曰:“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是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舆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

于此“几语哉!诚全归之”,《礼记-曲礼下》曰:“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执天子之器则上衡,国君则平衡,大夫则绥之,士则提之。

凡执主器,执轻如不克。执主器,操币圭璧,则尚左手,行不举足,车轮曳踵。

立则磬折垂佩。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

于此“执主器,操币圭璧”,老子曰:“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以駪駟马,不若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于此“虽有拱之璧,以駪駟马,不若坐而进此”,《马王堆汉墓帛书-易经》曰:“童童往来,朋从玺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谁而岁成焉。往者诎也,来者伸也,诎伸相钦而利生焉。尺蠖之诎,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请义入神,以至用也。利用安身,以■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于此“穷神知化,德之盛也”,《汉书-食货志》曰:“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此先王制土处民,富而教之之大略也。”

于此“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再看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头带羊皮帽,额头系彩色毛绦带,绦带上缀有三两一组的海贝,左右耳上戴同样大小的铜、金耳环,颈下戴绿松石项链,内穿翻领彩色毛大衣,脚穿皮鞋,鞋帮上捆绑毛绦带,毛绦带上缀5个铜管各连接一个小铜铃,左腕戴红色皮套袖,上缀铜扣一排。死者右手握着缠了铜片的木杖,左手握木柄青铜战斧,手臂处置一木钵的欧罗巴人种古尸;则中国文化究竟是“西来说”呢?

还是“中国文明独立说”呢?

《论语》记“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于此“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所魂牵梦绕的“阴阳、五行、八卦”,再看看韦伯的“卡理斯玛”,亚里士多德的“隐德来希”,《新约-约翰壹书》第5章的“这藉着水和血而来的就是耶稣基督。不是单用水,乃是用水又用血。并且有圣灵作见证,因为圣灵就是真理。作见证的原来有三,就是圣灵,水,与血。这三样也都归于一”的“耶和华”,黄帝曰:“天执一,明三,定二,建八正,行七法。”《旧约-约伯记》第9章曰:“他独自铺张苍天,步行在海浪之上。他造北斗,叁星,昴星,并南方的密宫。他行大事,不可测度,行奇事,不可胜数。他从我旁边经过,我却不看见。他在我面前行走,我倒不知觉。他夺取,谁能阻挡。谁敢问他,你做什么。”

将此“他造北斗,叁星,昴星,并南方的密宫”,对照在《史记-历书》之“昔自在古,历建正作于孟春。于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滜。物乃岁具,生于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时鸡三号,卒明。抚十二月节,卒于丑。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正不率天,又不由人,则凡事易坏而难成矣。”以及中国历史记载里的各种《天文志》诸如“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济之闲。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也。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这样,对“他造北斗,叁星,昴星,并南方的密宫”的详细的叙述,俨然说明了这样的一个事实;

——即西方传统的,他们引以为自豪的“希伯来文化”与“古希腊文化”的理论的核心的把握之处,明显,全部——都在中国古典之《黄帝内经》与《易经》等等的【汉字】之中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