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1)小说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小说往往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它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通过人物的外貌、对话、行动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而是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细致描写,表现复杂的矛盾冲突,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在情节的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变化;三是描写具体的社会环境,以表现人物和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用来烘托人物,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小小说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小见大、以多胜少、文短意长。在选材上,往往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一个镜头、一幅剪影;在布局上,不必求全,力求单纯。)
小说的表现手法很多,塑造典型性格的写作方法有直接描写(最常见)和间接描写。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说创作用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以描写其他人物来烘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作用是烘托人物感情、渲染气氛等。社会环境描写包括时代风貌、民族风情、城乡建筑、住所陈设等。
(2)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基本特征是“形散神聚”。“形散”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题材广泛,无所不包,凡是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均可入题。二是表现形式自由灵活。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经常综合运用;结构上也比较自由灵活。“神聚”是指文章的主题思想集中鲜明。用一个深刻鲜明的主题,将看似互不关联的人、事、物、景,用多种表现手法精心构思、严格布局,结构成一个有机艺术整体,以此做到“神聚”。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① 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表现某种抽象的内涵。其特征是利用象征之间的某种类似点,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形象而含蓄的表现。
② 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用相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③ 对比:将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这一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的某种感情态度。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④ 渲染:是用各种手法对环境、场面、人物等的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⑤ 白描: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散文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① 比喻:a化无形为有形,是深奥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b化平淡为生动、形象。
② 排比:a能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b排比句结构整齐匀称,音律铿锵,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③ 对偶:a具有形式美;b借用特殊的形式把相对的两部分内容更凝练、更集中地表现出来,以突出事物的矛盾和有机联系;c在具体作品中,对偶句往往以整齐的句式与其他句式结合,使语言参差错落,生动活泼。
④ 借代:a突出特征,强调重点,使语言形象生动;b词语错综变化,不重复死板,使语言新鲜活泼;c可使语言含蓄有味;d可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爱憎分明、从而感染读者。
⑤ 夸张:a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者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b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歌颂;c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深思和共鸣
⑥ 比拟:a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表现力;b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的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⑦ 设问:a引人注意,发人思考,强调观点,加深印象;b承上启下,过渡衔接;c波澜起伏,避免呆滞;d用于篇末,余音不绝。
⑧ 反问:a加强语气以利论辩;b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c引发思考以求共鸣。
⑨ 反复:有气势,增强表达效果,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主旨。
(3)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它的音乐性、象征性和跳跃性上。跳跃性,是指诗歌思维的跳跃性。诗歌的思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诗歌往往从感性认识直接指向事物的本质,也就是所谓的“直感”。跳跃性使诗歌鲜活而深刻,极大地扩展了诗歌的内在容量。象征性,是指诗歌的表现方法。诗歌反映世界的方式往往是曲折的、含蓄的,这是由诗歌的审美特质决定的。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烘托、对比、寓情于景等。
(4)戏剧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戏剧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有集中的戏剧情节和激烈的戏剧冲突。作者把人物、时间、场景高度集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以及一定的场景,展开复杂的矛盾冲突,推动剧情的发展,以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剧本中的语言必须是个性化的,让观众通过对话看到人物的性格。三是剧本的结构布局要巧妙安排,使剧情的发展引人入胜,结局出人意料,增强戏剧效果。
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象征、联想、想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