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万物而不主宰万物
施惠人民而不主宰人民
——《道德经》第34章赏析
一、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二、译文:
客观自然规律具有广泛而巨大的能量,它可以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遵循它发展而不能违背,它造就了伟大的功绩而不享有名誉,它滋养了世间的万事万物而不主宰它。常常以无欲的态度而获得,就可以小有名气;万物自然归附而不主宰它们,就可以获得大的成功。正因为圣人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
三、赏析:
笔者认为,老子这一章的主题思想是统治者要道法自然,要施惠人民而不主宰人民。
老子总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道”作为客观自然规律它的能量是广泛而巨大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受它的影响,都受它的恩惠,都遵循它而获得发展,都不能违背客观自然规律。
二是客观自然规律滋养了万事万物,让万事万物各得其所,自然生长,而不追求名誉,也不主宰万事万物。
三是人类社会的统治者应该道法自然,向他的子民布施恩惠,让其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不要主宰他的子民。做到了这一点,就成了圣人。圣人不追求伟大,不自称伟大,而自然而然成就了伟大。
实际上第一、第二层讲的是认识问题,第三层讲的是实践问题。作为统治者要认识自然规律,学习自然规律,效法自然规律,而不要违背自然规律。自然规律的能量是巨大的,它的影响力是广泛而深刻的。它用阳光雨露滋养了万事万物而不主宰万事万物,不争功、不争名、不争利,它不号召万事万物要统一思想认识、统一行动,都要尊重它、适应它、遵循它,万事万物却自然而然地去适应它、遵循它,而不违背它。春耕、夏培、秋收、冬藏,万物自由、万类自在,四季代序,有条不紊。这种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难道不值得人类社会效法吗?难道不值得统治者学习吗?
在春秋时期,有的王侯不施惠于民,甚至逆天而为,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人民,要想让老百姓服从领导、感恩领导、歌颂领导,这岂不是非常荒唐的事情吗?后来有些统治者为老百姓做了一点好事,就喊得震天响,把自己标榜成世界的救世主、人民的大救星,要老百姓对其感恩戴德,山呼万岁,维护他的绝对权威,必须服从他的绝对领导,响应他的号召,他叫你干啥你就得干啥,如有反抗或者不合,就要主宰处罚甚至杀头,这岂不是非常荒唐的事情吗?这种人违背了自然规律想要成就大业,怎么能够实现呢?圣人只默默地奉献,不标榜,不显摆,不追求伟大,不自称伟大,而自然而然成就了伟大,人们永远怀念他。而这些逆天而为,一直标榜自己,妄图主宰一切的狂人,不但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而且还会遭到人们的唾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