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晨七时离丹巴,按原路巴美,转317国道川藏北线,经炉霍去甘孜。路程大约四百多公里,约三分之二为搓板路,这是一天艰巨的车程。我已作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天阴。我们沿途经过灯笼草原,沿鲜水河中午抵达道孚县城吃中饭。道孚位于丹巴与甘孜的中间,路边的藏居的变化和新藏居点的建设是一大特色。随着地势变化,平原渐多,农耕文化增加,藏民的民房样式也有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受汉民农耕文化的影响,藏居有了尖屋顶,而且使用了红瓦。他们除了放牧,房前屋后还种植了不少农作物。耕收运已罕用牦牛了,到处可见手扶拖拉机。藏民的生活的确有了好大变化,与我八年前在西藏所见已不可同日而语。
新建的集体藏居点沿路可见,新居由政府和藏民共同出钱建设。一为改善藏民的居住条件,二为便于管理。据刘导介绍,去年3.14事件后,为了防止藏独分裂,有效制止暴乱,集中居住也是一种好办法。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这种屯居的形式,已屡见不鲜。
今天我们多次停车检查身份证,检查站都有武装部队驻扎,荷枪实弹的战士站在掩体的后面,注视着来往的车辆和行人。经打听才知道,去年3.14事件康巴地区闹得很凶,中央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决定在西藏周边的康巴地区长期驻军。我们在内地是很难体会分裂活动的威胁,我也不知道这些希望分裂的人到底怎么想的?我只是希望藏族人民生活越来越来好,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大家庭越来越来团结。
天黑到了甘孜县城。这里海拔三千六百多,我自己感到了一丝头痛,这是高原反应的征兆。
今天是我们旅行的第三天,全车十三人逐渐熟悉。晚餐比较丰富,大家高兴喝了点酒,聊得非常高兴。结果我晚上半天睡不着,心跳的砰砰响。我想可能是酒加高原缺氧的共同作用,看来还不到喝酒的时机和地方。
我又发生了一件小插曲。为了防止身份证件和钱物的丢失,老婆特地买了一个护照包挂在我的脖子上。没想到这“万无一失”的挂包竟然丢失,自己浑然不知。原来天热,我在车上脱衣服,将挂在脖子上的挂包遗失在车上,被司机小尹拾到。这是不幸之万幸。我老婆知道肯定要骂我。看来这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东西哦。

川西高原的草甸

蓝天,白云和雪山,青山和稻谷,农舍和牦牛,这就是典型的川西甘孜的风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