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喂养与营养 |
提倡母乳喂养到两岁,但为何能坚持母乳喂养到两岁的人却非常之少?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即使有些能坚持母乳喂养到一岁多的妈妈依然面临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比如母乳不足,孩子不愿吃奶粉的问题;又比如孩子只愿吃母乳,不愿或不好好吃辅食的问题等。而这一切都直接影响到孩子营养能否合理的摄入,妨碍到孩子的正常发育,这些问题反过来迫使母乳喂养难以为继。
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结合日常门诊咨询有关母乳喂养中的一些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仅供各位参考。
坚持母乳喂养首先就要解决有奶的问题。影响母乳分泌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我个人体会主要是来自两方面的因素很关键:第一是妈妈的心理问题。初为人母兴奋、激动,加之面对孩子居多的问题自然出现的紧张、担忧和焦虑,这些心理的改变都直接影响到妈妈的休息和食欲,也必然影响到乳汁的分泌。尤其是妈妈本人就是一个极其敏感、非常焦虑的人,母乳分泌的减少或不足就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母乳不足孩子吃不饱又可以促使妈妈的担心和焦虑进一步加重,结果母乳分泌进一步减少,母乳喂养就面临无奶可喂的尴尬局面。第二就是对母乳分泌规律的认知误区。孩子出生后三天之内,母乳分泌量很少,这是因为孩子本身对母乳需求量少的缘故。孩子在来到这个世界的头几天睡得多,吃得少,自然对妈妈乳头的吸允机会也少,乳汁分泌也必然不多,但是可以肯定的告诉妈妈看似不多的母乳是绝对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但是由于许多妈妈对此了解不够,始终担心孩子吃不饱,紧张加上盲目地催奶,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没有起到催奶反而起到了退奶的作用。我两次援藏,亲眼看到了当地妈妈,不急不燥慢慢耐心喂母乳,妈妈产奶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她们有奶的奥妙不是吃得好,更不是分娩的条件比我们强,更谈不上知识水平高,就是心态好,情绪稳定,顺其自然地面对母乳的分泌,最终母乳就像涓涓细流的山泉越涌越多。当然剖腹产的缘故也是导致母乳分泌减少的客观原因之一。
有了母乳之后,接着就是如何坚持母乳喂养的问题。目前影响母乳难以为继的原因有三:当母乳分泌不够,孩子拒吃奶粉;孩子不吃辅食只吃母乳或因添加辅食过多,直接影响到母乳的分泌;频繁夜奶或奶喂,迫使妈妈放弃了母乳喂养等。下面分别谈谈这三个问题。
母乳喂养在三个月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在部分妈妈中会发生母乳分泌减少,这样下去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营养和发育需要。面对这种局面应本着以奶喂养为主的原则,理应母乳不足应该用配方奶粉来补充,而不是用辅食来代替。但是往往这些母乳喂养的孩子就是不愿吃奶粉,仅仅盯着妈妈的奶吃。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孩子喜欢母乳非常自然,这是因为最早接触的就是母乳,母乳的味道、气味、妈妈的奶头以及睡在妈妈怀抱的母爱感觉都早已牢牢地印刻在了孩子的记忆中了。因此在母乳喂养过程中突然给孩子添加配方奶粉,孩子是很难一下子接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六个月之后,孩子与妈妈的情感连接已经完全建立,这时再去给孩子添加奶粉肯定难上加难。
那么怎么去防止出现这个问题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只有在孩子有可能拒绝奶粉之前早作打算,而不能遇到麻烦之后再临时抱佛脚。第一步建议在孩子满月之后,就开始让孩子学习吃奶瓶。每天一次将母乳挤出来,用奶瓶喂养,这样坚持下去孩子慢慢就会接受奶瓶了;第二步不管家长您今后是否上班或母乳奶量是否足够,我个人建议在四个月后就可以让孩子尝试学习吃奶粉。每天利用吃奶瓶的机会,给孩子吃几口配方奶,让孩子慢慢接受配方奶粉的口感。这样做一来不会因少量配方奶冲击母乳喂养,二来一旦母乳不够再添加配方奶就很容易了。在孩子学习奶瓶和奶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尽量不让妈妈来担当喂养的角色,因为妈妈身上的母乳气味和奶头对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所以,最好让其他人来喂孩子,妈妈最好回避一下为好。我个人以为,如果母乳不足,孩子不排斥奶粉,家长您能坚持混合喂养(母乳+奶粉),这样不仅保证了以奶为主,而且还保障了孩子的营养和发育需求,母乳喂养的坚持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在添加辅食的问题上,母乳喂养的孩子比起人工喂养难度要大,面临的问题要多,这又究竟是何原因?在仔细观察和分析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之后,我个人以为有如下三方面的原因值得注意:第一、就是辅食添加的时间。目前的观点一致推荐孩子在满六个月之前应该纯母乳喂养,因此辅食添加的时间应该在六个月之后。其理由很简单,那就是认为在六个月之前母乳质量是能满足孩子的营养和发育的需求,如果过早添加辅食可以干扰母乳的喂养。我对此不敢苟同。六个月之前的母乳是否足以满足孩子的需求,我个人认为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假定,现实是难以做到。在孩子六个月前母乳足倒也罢,如果面临母乳不足的情况下,那么是否就要提前给孩子添加辅食?反过来如果母乳在六个月后能足以满足孩子的需求是不是就要推迟孩子的辅食喂养?这种完全站在营养的角度来看待辅食添加的时间本身就很自相矛盾,而且给母乳喂养的指导带来极大的误导性。我个人认为辅食添加的时间与母奶的质量是否满足孩子的需求无关,而与孩子的发育有关。每一个孩子体内都具备吃辅食的基因,何时表达出来是因人而异。在孩子满四个月后,如果孩子出现了挺着脖子、两眼盯着大人吃东西,嘴在不自主地动,有的还流着口水,这表明孩子有了吃辅食的需求,他在告诉妈妈“我想吃辅食了。”这时家长可以用勺子试着喂一下孩子,只要孩子不用舌头顶勺子,表明孩子已具备吃辅食的能力了。这就是孩子添加辅食的关键期来临了,也就是这个孩子辅食添加的启动时间。如果我们不顾孩子辅食启动的时间,而机械地一律在六个月后添加,有些孩子就会错过了辅食添加的关键期,导致辅食添加的困难。第二、添加辅食的方法不得当。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有两种极端的现象都不对。一种就是孩子不太愿意吃辅食的时候,妈妈缺乏耐心或担心孩子饿着,马上给孩子喂母乳,或者将辅食添加的时间和母乳喂养连在一起,要么先喂辅食接着喂母乳,要么先喂母乳再紧接着喂辅食。这样在母乳和辅食两种食物之间,家长无形之中在诱导孩子不吃辅食只吃母乳,导致添加辅食的难度。第二种就是用辅食代替母乳。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母乳不够,孩子又拒吃辅食的情况下,家长就用辅食来代替母乳,一个白天吃三至四餐辅食;或者从一开始添加辅食就违背了以奶为主的原则,添加辅食餐次过多;最终的结果母乳越喂越少,无法将母乳坚持下去。我个人以为要想将母乳喂养坚持下去,只有及时合理添加好辅食,这样才能反过来促进母乳喂养的坚持。
即使有些孩子会吃奶粉和辅食后,还会出现突然不吃奶粉和辅食只吃母乳的现象。我观察导致孩子突然放弃奶粉和辅食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在孩子疾病期间,孩子不太想吃奶粉和辅食时,有的妈妈担心孩子饥饿吃不饱,就增加母乳喂养次数,随意暂停奶粉和辅食,或在孩子疾病不舒服哭闹时用奶喂方式安抚孩子,结果孩子病后不仅出现了拒吃奶粉和辅食的麻烦,而且夜奶和奶喂的现象又会卷土重来。我个人建议千万不要在孩子疾病期间轻易暂停奶粉和辅食,以及频繁采用奶喂安慰孩子。
最后一个影响母乳喂养难以坚持的是夜奶和奶喂的问题。由于频繁的夜奶或奶喂,使妈妈夜间休息得不到保障,尤其是那些白天还要上班的妈妈们,最终被迫放弃了母乳喂养。
如何看待孩子六个月后的夜奶和奶喂的问题是我们必须首先要讨论的问题。正常情况下,孩子到了六个月夜奶慢慢减少到一次或完全不吃夜奶,这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夜间睡眠和白天喂养,还对于孩子的发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是百利无一害。如果频繁的夜奶,孩子不仅睡不好,而且白天也不会好好吃奶和吃辅食,导致孩子喂养出现黑白颠倒,背离人类进食的昼夜生物规律。对于孩子夜间频繁奶喂的现象,我个人以为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是不依赖奶瓶和奶头等方式入睡,而是通过孩子自醒自慰独立睡眠。因此用奶喂的方式来哄孩子入睡肯定是一个不良的睡眠习惯。此外,频繁的夜奶和奶喂也不利于妈妈的休息和母乳的分泌。
如何避免和纠正频繁夜奶和奶喂的出现?我个人认为前提是妈妈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知,那就是频繁夜奶和奶喂对孩子和母亲双方都是不利的。只有这样的认知才有动力采取如下的方法:第一、对于孩子夜间喂奶的问题要采取两不找的方针,孩子不饿不找您要奶吃,家长您只管睡大觉千万不要主动找孩子喂奶,让孩子睡到自然醒真正饿了再喂。这样夜间喂奶的时间自然而然就会慢慢延长,直到孩子一觉睡到清晨或天亮;第二、遇到孩子夜间浅睡或夜醒时,不要主动采取奶喂来安抚催眠孩子;第三、如果孩子已经有了频繁夜奶和奶喂的不良习惯,建议有条件的家里,可以采取夜间分房睡觉的方式来慢慢戒掉。这个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也没有想不到的办法,关键看家长您想不想或有没有决心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在大力宣传母乳喂养好处的今天,我却在这里大谈母乳喂养中的问题,似乎有点格格不入。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百分之百的好东西,再好的东西,都有不足的地方。如果我们只宣传母乳的好处,而不去承认和积极面对解决母乳喂养中出现的问题,那么母乳喂养的推广和坚持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如果我们处理不好添加辅食或奶粉的问题,即使坚持母乳喂养到了一岁甚至两岁那也是以牺牲孩子的发育和营养作为代价,这种结果与母乳喂养本来的意义和价值早已背道而驰了,既然如此这种坚持还有意义吗?
以上的看法仅仅是我个人对此问题的一些认识和建议,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