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孩子为什么老爱病------谁之过?
(2013-02-24 06:01:48)分类: 儿童医疗 |
孩子为什么老爱病?我作为一个旁观者,作为一位工作多年的儿科和儿保医生,我想在家长您反思的基础上,帮家长您捋捋自己的思路。
家长您的孩子老爱病,我想除了前面提到与孩子的体质和体内有慢性疾病之外,最大因素一定与家长您的育儿观念有直接关系,当然也与现在的医疗体制给家长的许多误导分不开。我想后者都不是我和您个人能改变的现状,抱怨和不满还不如改变自己,因为改变自己尽管也很不容易,但是这是家长您自己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
现在不论经济还是医疗条件比起过去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倒反而容易患病或反复病呢?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蛇口联合医院工作,那时我们医院病房大楼的后面有一片荔枝林,树林里住着一群拾荒人。每天清早他们拖着板车出门,他们的孩子就跟在车子后面玩耍和拾破烂,夜晚大人和孩子就睡在荔枝林中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不论酷暑寒冬,他们的孩子却很少患病。我记得一年之中有时孩子偶尔发发烧,来门诊看看服用一点退热药就OK了。为什么他们生活的条件这么恶劣,反而很少得病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个家长深思的问题。我将今天的孩子与他们的孩子作一对比中来找找其中的原因吧!
首先是现在都市孩子的生活环境太干净了,使用各种消毒剂太多了。过于干净的环境让孩子体内失去了获得免疫疾病的能力。我们孩子一出生就接种了各种疫苗,这些疫苗都是一些减毒活病毒和细菌,目的是使孩子人为的获得一次轻微的感染,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就由此而生。孩子获得这种抵抗疾病的能力的另外一个自然途径,就是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细菌和病毒中获得,从孩子生后的第一口奶开始,孩子就从妈妈的奶头和皮肤上吃进了少量的细菌,促进孩子肠道的免疫功能就这样正式启动了;后来孩子会吃手,会玩东西,会爬,进一步吃进更多的细菌;走出户外接触大自然,吸进含有各种病原的空气,这一切都在缓慢改变提高孩子呼吸道、肠道和全身的免疫状态。只有让孩子生活在在这样一个不干不净的环境里,生活在这样一个混沌的世界里,孩子才能从中减少患病的机会。拾荒者的孩子为啥得病少,其法宝就是从小接触不干净的环境所致,从大自然中获取免疫力。假如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太干净的世界里,仅仅从接种疫苗获取一小部分特异免疫力,而剥夺孩子从大自然中获取大部分抵抗疾病的能力的话,那么孩子不生病才怪呢?所以不干不净孩子少病,过于干净孩子老病。
其次是照顾孩子太细了。现在大部分家长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担心孩子冻着,给孩子捂得严严;夏天担心孩子热着,让孩子置身在空调房间;外出活动担心孩子被风吹着,太阳晒着,整天猫在家里极少户外活动,减少了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孩子就是在这些太细的关照中,离大自然渐行渐远,失去了一个自然人的本性。人之所以病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脱离了大自然,失去了对大自然的适应性。反观拓荒者的孩子,成天光着屁股在外跑,完全回归了自然,活脱脱一个大自然的孩子,哪有得病之道理呢?更不用说反复病了。
其三就是孩子吃得太饱或太杂。在这个不愁吃的社会里,家长依然为孩子吃不饱操心。过度喂养,强迫进食,滥吃零食比比皆是;积食、脾虚以及肠胃功能疾病也随处可见。违背了“三分饥”的古训,孩子必然因肠胃虚弱导致孩子体弱多病。家长您不信吗?只要你看看凡是反复多病的孩子常常多伴有脾虚,反过来这些脾虚又引发孩子体质虚弱。我们再看看拓荒者孩子,他们条件有限没有更多的食物可供选择,只要有饭吃,不挨饿就很满足了。没有过饱倒有点时常饥饿的日子反而是他们少病的原因之一。
其四服用的药物太多。在这些反复多病的孩子中,因为孩子经常病,家长尤其紧张,不用药不放心,用了药也放心不下,加上目前的医疗体制,只要你来看病,开药就成为必然,打针服药也成为常态。“是药就三分毒”用药比然伤身,尤其是抗生素、退热药还包括有些中药;同时由于频繁使用药物,导致药物的效果下降,比如抗生素的耐药性,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也是孩子反复病病反复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最后,家长太紧张。因为孩子多病,家长往往很紧张。这种紧张焦虑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到家长对护理孩子的观念和方法,就像前面提到的照顾孩子太细,这样孩子体质会更弱,体质弱就更容易患病,孩子反复病家长就更紧张,对孩子的照顾就更细,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如何打破这个怪圈,只有家长您慢慢调整心态,冷静思考问题出在何处,才是唯一正确选择。比如护理孩子要将细心用在孩子预防孩子患病的细节上。比如孩子为啥爱出汗?怎么解决孩子出汗?怎么护理好孩子出汗?又比如孩子周边的大人患病后是否采取了隔离措施?比如戴口罩了吗?等等。
孩子老爱病究竟谁之过?家长您是否需要冷静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