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再接着聊聊孩子吃饭的问题。其实我发现在不想吃饭的孩子中,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不是真的不吃饭,而是选择性的不吃饭。下面我将详细的分析一下这种孩子的情况,与家长一起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
第一、在来门诊质询吃饭的孩子中,我发现有的孩子不是不想吃饭,而是不会吃饭,只会喝牛奶、吃汤泡饭或喝粥,不会吃青菜、瘦肉,只会挑选吃蛋、鱼或豆腐等。一句话就是只能吃“软饭”,吃那些不用咀嚼、容易吞咽的食物。由于吃放能力差,往往就含着饭不吞咽或者很容易呕吐,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情况,误认为孩子不想吃饭,采用强迫孩子进食的错误方式,结果肯定是孩子拒食,变成真的不想吃饭。因此,我提出几点建议和方法供家长参考:(一)首先要看医生,弄清孩子不吃饭的真正原因,是欲望问题还是能力问题?还是两者均有?是真不吃饭还是选择性不吃?(二)如果孩子是选择性的不吃饭,属于咀嚼、吞咽能力差导致的问题,我的经验是首先要解决孩子吃饭的欲望,也就是吃饭的动力。这种吃饭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伴有吃饭欲望不强的问题,不首先解决这个问题,解决吃饭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如何恢复孩子的吃饭欲望呢?一句话就是要让孩子重新体验饥饿感,不强迫进食,顺其自然,吃多吃少让孩子自己决定;同时不要喂饭,让孩子自己吃。(三)孩子有了想吃的欲望是前提,学会吃才有了可能。在此基础上,同时训练孩子的进食能力。我的具体办法是“退一步进两步”。何谓退一步进两步呢?具体来说,一个三岁的孩子,可能实际进食能力相当于一岁的孩子,只能吃稠粥和碎菜,那就按照一岁孩子的吃饭能力去给孩子做饭。,在此基础上,随着孩子进食能力的进步逐渐增加进食的难度,稠粥-软干饭;碎菜-短菜。在锻炼孩子咀嚼吞咽能力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切忌过急,先易后难,让孩子有了成功进食的愉快体验,下面继续进行就容易多了。肉食需要做的嫩一点,千万不要做的太老了,孩子不容咀嚼。
第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家长对于孩子的进食采取了迁就任意的态度,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结果孩子养成了正餐不饿不吃,餐后乱吃的恶习。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主要是纠正家长的态度和行为,控制孩子餐前进食,控制孩子乱吃零食的习惯,这样孩子慢慢就会逐渐恢复吃正餐的习惯了。
第三、在影响孩子进食的问题上,我发现家长往往用奶代替吃饭。只要孩子不好好吃饭,家长立马就给孩子喂奶或用奶代替,尤其是在疾病期间或食欲不太好的时候。这样,孩子还会再想吃饭吗?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在此向家长大声疾呼,在孩子不想吃饭时,千万不要用奶来代替!拜托!
关于孩子吃饭问题,我总算一吐为快了。供家长参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