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研与培训 |
靴子落地了, 寻求新方法 ——有感于《双减政策》 文/刘蒋巍 模块一.靴子落地了 《双减政策》靴子落地了…… 这让我想到马歇尔·戈德史密斯曾说的一句话:“那些曾经把你带到此处的一些方式、方法,往往不会让你抵达一个新的高度。" 以前认为:给规范,给责任,也要给权利、让利益、提待遇。韩国教育,是前车之鉴。顺着毛捋,大家才会听你的。 现在觉得:我们不同于韩国的地方,在于有关部门权力大。即便不顺着毛捋,一刀切,也没人敢说你错。 上面下达一个文件,下面因地制宜去执行,采取属地管理制度。有的地方政策执行得严,有的地方相对松一些。 大家都说:我们要合法合规去办学。甚至在各地具体实施方法没出台前,就有"拍手叫好"的培训机构。这是也不同于韩国的地方。 合理定价,切忌溢价宣传。什么是溢价宣传?譬如:我们原价2万元的课程,限时促销1万元。有关部门,会督察你这个2万元的课程,之前有没有成交过?如果你之前没有成交过,你却在用这种方式宣传,那么就属于"溢价宣传",是违规的,会给予行政处罚。 培训服务合同要规范,切忌损人利己。宜参考教育局下发的合同。 资金被监管,资质要公示。现在,一般是有两种监管方式。一是,你交上一定的质押金,比如学费的20%~30%,在公账里面是不允许拿走的。二是,按照你的流水,你的预收款来。比如三个月的收费到公账,只有把课消完了以后,你才能够把资金拿出来。这意味着对于前期靠现金流来运营校区的学校,可能要多预备三个月的现金流资金。机构要交房租,发员工工资,运营费用…… 每个地方可能会不一样,培训机构要意识到前期的资金流压力可能会比较大,我们至少要预备三个月的现金流。后期,资金一旦监管,学费只能收三个月。 完善收费标准,规定收费期限。收费期限规定不允许超过三个月。在新政下,机构常常感到经营上压力。机构需要去调整完善收费标准以及收费期限,并且要到当地的教育局进行公示。 避免不实宣传、虚假广告宣传。对教育培训的效果做出保证性的承诺,包括提分多少,签署这种承诺协议的,都是违规的。宣传材料要到有关部门报备,经过审核批准,才能使用。 规范用工,避免先用工后签合同。有些机构有一个试用期。三个月以后再来签劳动合同,这些都属于违规的。员工入职的第一个月,你就要给他签合同。劳动合同签一年,试用期为一个月。如果员工工作满三年之后,你要去再跟签署劳动合同。 缴纳社保是法定义务。不缴纳或者以现金抵扣,这些都是违法行为。 合理规范,完善合同审核工作。在教育培训经营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签订销售合同。比如你购买教材,要签订销售合同。房屋租赁,要签署房屋租赁合同。课程服务,比如外包的课程服务,要签署课程合同。开出相对应的发票,所有的流水账户上面,要一一对的上账。最后按时申报以及纳税。在税务上面,一旦查起来……经营过程当中,我们要按制度的要求,合规得进行规范化的经营。 模块二.寻求新方法 招生方式的创新突破。原有的招生方式:地推、转介绍、续费续班。宣传地推低价课引流课。大面积去发单去造势,去做轰动式引流宣传。也许未来有关部门不可能让你这样去做了。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招式方式得要去改变了。我们的老师要学会打造个人IP。让学生、家长们成为你的粉丝,再去做转化引流到校区。 教要想留住学生,留住家长,要做到:教学过程可视化;服务细节人性化,打动人心;校园环境的建设细节化。回归教育的本质,遵循教育规律。 在销售模式上面,建立自己的粉丝客户,跟客户产生良好的关系。真正地为学生,为家长解决需求点。 数据化管理,各项支出的占比,每月的营收,生源收入从哪些来?等等。为自己学校去做规范的财务统计。 进入公立校的办法。从素质教育中非文化课角度切入,以学校延时的课后服务为突破口。为公立校提供非文化课的课程内容,从而将生源引入到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