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与水、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教学反思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习 |
一、听课准备:
1、周四听了庄建德老师和谢育培两位老师《铁与水、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同课异构,两节课虽然知识内容一致,但两位老师尝试应用跟岗学习中学到的方式去授课,以不同的角度演绎同一节课。谢育培老师传承广州协和中学的化学教学风格,以任务驱动引入课题,重视对《铁与水、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涉及的实验装置的讨论与分析,但时间紧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分析不足。而庄建德老师传承王磊教授的观点,以组成分类和化合价分析《铁与水、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原理,但时间紧Fe与水蒸气反应的分析不足。
2、自我反思:从听课讨论中我有三点想法
①赞同何庆辉主人的观点“课堂记环节,课后写细节”,一节课时间有限,突出重点,让学生理解最重要的东西,平时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归纳、题析)的习惯,把细节工作做好即可。所以我认为如果学生作好预习的工作,这两个反应没有什么可探究的,相反这是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方法是一个时机,应该尝试何校长的自主学习方式应用在《铁与水、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课堂上,应该重反应原理,指导并让学生建构自主学习的方式,重视预习和激励学生自主提问题。
②每个老师都应有自己的上课风格,我想我的风格应该是一针见血,不折腾,开门见山,不做多余的事情,不绕圈,简单明了,回归课本。
③课堂应该是合作交流的主战场,是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交流解决一些自主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理清思路。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的反映是学生在极短时间内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课堂上各种各样的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交流,集中反映在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见解。老师此时的作用应该是创设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搭建知识。一节课学生自主建构的知识不太牢固或系统性不足,所以更多的自主建构在课后,如在课后练习中巩固或在习题讲评课强化。
二、备课与准备实验
我以自己的听课反思的去准备《铁与水、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第三章第一节《铁与水、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铝与氢氧化钠反应,铁与水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习惯
(2)培养极短时间内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课堂上各种各样的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积极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见解
(3)培养学生养成动手实验前想清楚实验方案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合作交流的愉悦感
(2)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原理,铁与水的反应原理
(三).教学设计思路
三.教学实录
创设问题及时利用学生疑问为教学目标服务,不断地激励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展现和谐课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反思 |
|
【导入新课】: 通过完成导学案和预习,你对Fe与水蒸气反应的原理有没有不清楚的? 【引诱】:有没有同学可以回答这两个问题? 【引导】: 除了Fe能与水反应之外,还有还有其他金属能与水反应? 【分析】:Na与水反应中的化合价变化,指出Na是还原剂 【追问】: Na与水需要条件吗? 【追问】: 家中铁锅做菜时遇到冷水与热水不能反应,Fe要与水反应,你猜需要什么条件,为什么? 【追问】: 类比Na与水的反应方程 Fe与水蒸气的反应方程应该是怎样的 |
【学生提问】 1、不明白Fe与水生成H2 2、不明白Fe与水生成Fe3O4,这个产物的化合价比较怪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没办法生生合作解决问题,回答很乱。 【学生回答】 2Na+2H2O=2NaOH+H2↑ 不需要条件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Na比Fe要活泼,Na与水不需要条件,而Fe需要较高温度加热,水状态是水蒸气 也是生成H2或氢氧化物 |
呈现自主学习方式,课堂是解决自主学习遇到的困难的场所 引导学生通过互助解决问题 |
部分学生预习,也做导学案。 一直很担心学生如何回答,他们的回答取决预习的效果。开头还是向着自己估计方向走,学生棒。 我希望他们能通过化合价推出H2,能够类比Na与水反应解决自己提出问题。结果学生没有如我想的解决问题,可能讨论的时间不多,学生思维无序。他们对原理自学了也不懂。需要老师引导。 根据问题组,学生能流畅地解决问题,思维入局,需要老师创设问题引导,有时完全放羊是不行的 |
|
【讲述】: Fe+H2O Fe+H2O 【思考】: 如果要你通过实验验证这个反应,你要准备什么?你会检验什么?如何检验? 【追问】检验H2的操作如何? 【追问】H2验纯操作如何? 【强调】H2比空气轻,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引导】请分析一下导学案中你的装置设计图,准备展示,没画图现在马上完成 【投影学生课前设计装置】 你对这个装置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 【介绍】三头酒精灯 【展示】《学习与评价》P71图 重申三个部分设计 【带着学生思考】P50科学探究:如果提供给你3支试管、水槽、胶塞、导管、酒精喷灯及其他必要的仪器,请设计实验在实验室完成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呢? 【展示】三支试管设计图 【思考】对比书上的图,书上设计图有什么优点。 【现象】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 |
准备铁粉与水蒸气,检验H2 点燃,验纯 收集一试管H2,然后用大拇指按住试管口,再挪近酒精灯 【学生发表的设计装置依据】 【其他学生提问】 1、没有酒精喷灯 2、不明白为什么肥皂泡能检验H2 3、圆底烧瓶为什么里面有一块块的固体 【呈现设计的学生解释】 【学生演示课本的科学探究】 【演示的学生质疑】 湿的棉花怎么变成湿的沙?【下面学生猜测并讲述实验的优点】 |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解决反应原理的理解 通过引导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设计实验装置 通过引导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设置实验装置 拓展学生见识 验证反应的原理 |
这一环节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板书设计装置的三个部分:水蒸气的制备、铁与水蒸气的反应装置、H2的检验。结果许多学生没完成导学案课画图设置装置,给时间画图还是思维乱,画不出。所以老师口头表述不能即时让学生记住。 放眼看到只有一个女生课前完成设计装置,只能展示她的作品,没想到学生积极提出许多问题,生生交流解决问题效果好。 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该要不断地鼓励才能使学生敢于交流,敢于讨论。 我自己的不足:没及时抓住时机点评操作与设计的细节和现象表述指导 |
|
【思考】:金属与水的反应的规律? 【猜测】: Al与水反应的产物应该是什么? 【引导】:铝煲不与水反应,为什么? 【引导】:如何去掉Al表面的氧化膜,设计实验验证Al与水反应 【引导】:桌上只有氢氧化钠溶液,加碱行不行呢?如何判断已发生反应。 【追问】放出气体就是H2吗?如何进一步证实是H2 【交待】准备燃着的木条,有气体放出时用拇指按住试管口,移近燃烧的木条,松开拇指,观察 【指导】 2Al+2H2O+2NaOH=2NaAlO2+3H2↑ |
金属+水→碱+H2 2Al+6H2O →2Al(OH)3 Al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 加酸 观察有没有气泡 学生发表意见 学生实验 |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养成动手实验前想清楚实验方案的习惯。 |
学生回答说明学生对于金属与水的反应原理已掌握 观察细节只引导学生观察金属表面,没引导学生全部观察,包括是否放热 由于操作不和谐,大部分学生没听到爆鸣声 |
|
【小结】:今天你学了什么 |
清淅金属与水反应原理,金属活动性不动,反应条件不同,导致产物有所不同。利用反应原理去设计实验 |
|
第一点结论学生能答出来,第二点没能答出。说明第二点强化不够 |
|
布置作业 |
|
巩固新知,学会运用。 |
|
反思综述:
①这节课我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方式是怎么样的,一节课几本是达到的目标,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出现较多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高潮,让人感觉是流畅的。要进行自主合作的方式授课很大程度要看学生的参与度,如果学生没作预习,老师也没作设问的准备,很容易上成接受式的课。
②许多人都认为我上课有热情,能感染学生,这的确是我的风格,不能忍受安静的课堂,学生没反应,我就一个一个的问,问到他们肯说话,不过协和中学的学习自主学习习惯好,不用提问,自己主动发表意见,他们的表现激发我尽展自己的教学风格
③一节课下来,我清淅自己的教学中不足之处是没有注意细节处理,是一个粗线条的人,如缺少现象表述引导,缺少板书强化某些记忆等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