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师考试复习题
(2012-05-20 11:43:16)
标签:
杂谈 |
一、填空题
1、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分为前言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3、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
4、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促进学生
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
"
6、地理学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7、七、八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
8、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的学习,要求至少安排一次野外考察或
9、
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学科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
10、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学生的
11、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
12、地理课程(7~9年级)内容标准由
13、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
14、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
15、为了体现地理课程的
二、选择题
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2、“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4、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
指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5、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A.地方课程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7、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学生
8、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A.学生 B.教材
9、新课标提倡把
A地球与地图
10、七、八年级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7~9年级地理课程以
A区域地理
11、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课程学习顺序
A作了严格的规定
12、"乡土"范围指
A省
13、地理教材的呈现方式要适合学生学习。应做到课文系统、
A多媒体系统
14、新课程的课程价值观是
A.学生发展为本
15、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16、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17、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
18、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19、“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2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21、“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
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2、学科教学要以(
A.教科书
C.人的全面发展
23、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A.师生对话
24、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2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
三、
2、新课标对地理课程编排和授课顺序有有何规定?
5.什么是地理学?
6. 什么是地理课程?
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2. 举例说明,地理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五、案例分析题
1.案例 地理教学用观察的方法评价学生对地理科学方法的领悟、运用状况
在认识区域的"联系与差异"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检测"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说明区域内主要地区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并根据材料归纳出主要地理差异的学习水平,教师可先提出探究活动要求:请你根据地图选出几个代表性的地区进行比较,说明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具体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1)选择这几个地区的依据;
(2)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从比较中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案例说明以上探究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评价?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学生,做出那些判断?
2.案例 以"日本"为例学习区域地理,展示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课堂教学?
参考答案
一、
1.
2.
3.
参与
4.全面发展
5. 学科本位 知识中心
6. 综合性
7. 地球与地图
8. 社会调查
9.
创新精神
10.学习结果
11. 探究活动
12. 标准、活动建议
13. 标准
14. 活动建议
15. 灵活性和选择性
二、选择题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答案 |
B |
C |
A |
B |
B |
B |
B |
C |
D |
A |
B |
C |
B |
A |
|
|
|
|
|
|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
||||||||||||||
|
答案 |
A |
C |
B |
A |
D |
|
||||||||||||||
三、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2、新课标对地理课程编排和授课顺序有有何规定?
教材编写者和地理教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与地图"的知识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
答: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答: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5.什么是地理学?
答: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6. 什么是地理课程?
答: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五、论述
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2.
举例说明,地理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答: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以及师生可用于地理教学的经历和体验。
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开展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板报,布置地理橱窗;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有关节目。
提倡校际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五、案例分析题
1.
2.案例 以"日本"为例学习区域地理,展示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课堂教学?
参考答案:
展示世界地图和日本地图,让学生观察、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在一张纸上。
阅读有关日本的工农业生产、贸易、人民生活、文化习俗等资料,整理出若干条要点,记录在另一张纸上。
根据上述资料,想一想自然条件在哪些方面影响了日本的居民生活,日本为什么是资源小国、经济大国。
将当地能买到或能看到的日本商品列个清单,再与日本主要进出口商品进行比较,说说日本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和相互影响,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这种联系和影响。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