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2019-11-30 22:53:26)
标签:

教育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

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榆次区泰山庙街小学  王爱英

 

学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本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交互过程。教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外在表现,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二者和谐统一,这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共同问题。

我认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又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要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

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而教师能否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持怎样的学生观,采取怎样的方式。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占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传统教育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育对象,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这种学生观必然导致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压抑;反之,如果看不到学生是正处于成长中的受教育者,高估他们的主体性发展水平,夸大其主体性发挥范围,忽视教师的作用,跟低估、压抑学生主体性一样有害无益。正确的学生观是既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客体,从而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又要把学生看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主体能动作用。

 一要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及其选择,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社会有用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教育上,虽有相对的统一要求,但个体的差异及其发展则是绝对的。过去,我们过多强调统一性,而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的少。课堂教学决不是消除差异性,而是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条件,促进其更好地有选择地发展。所以要把上述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很好地结合起来。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教师的职责就要善于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独特之处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潜力和天份,而不是扼杀和毁灭。

二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能动性与主导性.

教师和学生活动的定向、内容、方式、方法及结果的评价,都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只有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纳入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在备课中应体现: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可能出现的困惑以及教师可能提供的帮助与策略。课堂教学想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就应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到布置作业都要认真分析学情、钻研教材、教材。通过认真备课研究,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的方法、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合作意识,重视学生的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和落实展示,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学生被动学习的思想变为主动求知的欲望,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

总之,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富有变化的时空群体活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领导者、组织者和启发者.一堂好课源于教师的课前精心备课和课中的巧妙指导.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针对学生主体的引导而言,教师要将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读中思考,在听、说、读、写中得到训练,得到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