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花言啡语咖啡店
花言啡语咖啡店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465积分
  • 博客访问:211
  • 关注人气:3
  • 获赠金笔:2
  • 赠出金笔:36
  • 荣誉徽章:风云博主兑换图片博主服务兑换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要养咖啡豆和醒豆?如何养豆和醒豆?

(2020-12-22 14:36:53)
标签:

时尚

美食

健康

教育

分类: 咖啡

许多咖啡初学者都听过要养豆,保存需要使用单向气阀袋或是单向气阀罐所盛装,确实经过这些步骤会让咖啡豆的风味更好,因为种种因素以及不同国家、庄园生产的咖啡豆特性,都让这个步骤- 养豆的方式、时间不太一样,这篇文章将会带你了解何谓养豆,何谓醒豆?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与小编一样的经历:刚买回来的咖啡豆,迫不及待地开喝,发现怎么调整冲煮数据都不理想,结果冲到第4第5天,突然变好喝了,以为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冲煮方法,可是豆子已经快没了,心想又浪费了一包豆子……

这就是今天的话题:咖啡豆熟成阶段的新鲜度——养豆

为什么要养咖啡豆和醒豆?如何养豆和醒豆?

什么是养豆:

刚烘焙完的咖啡豆还太过稚嫩,并未到达最成熟的阶段,需要给咖啡豆一些时间,排放二氧化碳,使得包装中的压力高于一个大气 压,压力有助于芳香物质与油脂的融合,让咖啡豆内部所有芳香物质达到容易被萃取出的状态直白的说,养豆就是“气体释放”的过程。

咖啡豆袋上常见的单向透气阀,是为了用来将多余的二氧化碳排出,避免豆袋被二氧化碳撑破。咖啡豆的排气过程比磨完后咖啡粉长很多,而咖啡豆排气的现象亦会缩短咖啡豆的寿命,在早期的排气过程中,空气会大约以 1:1 的比例替代逸出的二气化碳,空气约含有21%的氧,因此空气的吸收会迅速的使咖啡氧化,咖啡继续排气,咖啡豆内部压力降低,排气的速度会开始降低。

实验证实,在最初的5天里,咖啡豆味道的改变会大于接下来的5天,这主要是因为在烘焙完的最初5天里,排气作用进行的最为活泼。

 

为什么要养咖啡豆和醒豆?如何养豆和醒豆?

何养豆?

在任何的情况下,时间绝对是让咖啡释放出二氧化碳,进而稳定味道的必要因素。

养豆方法:将未开封的咖啡豆置于阴凉,干燥,避光,无刺激性异味的环境里。过养豆期后将单向阀贴住(用透明胶即可)。

烘焙程度越深,排气作用越旺盛,越快将二氧化碳释放完,所以通常来讲,烘焙程度越深,要越快贴掉透气阀。


养豆时间:

养豆其实并没有一个特定标准时间表,只能依照经验或是烘焙师给的建议。一般而言,烘焙度的深浅,也跟养豆所需时间有关。

烘焙程度越深,排气作用越明显(快),也越快排完气达到熟成期。

烘焙程度越浅,排气作用越不明显(慢),熟成所需时间也越长。

 

什么是醒豆?

使咖啡豆中剩余的CO2逸出,并利用氧化的原理使风味更圆润顺口。为使深焙豆去除不舒服的苦涩口感,醒豆时间可拉长,浅焙豆若已有充分的养豆时间,风味发展已完全,醒豆时间若过长,会使咖啡豆香气散失,口感平淡。因此,醒豆时间跟养豆时间成反比。

为什么要养咖啡豆和醒豆?如何养豆和醒豆?

意式拼配豆 : 通常,因为意式咖啡机在9个大气压力下萃取咖啡,咖啡豆中的风味均会被放大,好的风味更好,坏的风味更坏。若养豆时间未完成,豆中细胞壁所含的二氧化碳会对Espresso的风味,及上面的Crema状态造成很大的影响。

排气剧烈的豆子,冲煮时当热水碰到粉饼 ,粉饼因为CO2遇热排气,造成高阻抗,热水无法通过粉饼,只从粉碗周围通过,使得前中段萃取不均,而Crema只是由一些大泡泡组成,很快就消泡不见,等到CO2排放完毕,粉饼已过热,后段只留焦苦味。

所以常见WBC比赛选手,使用烘焙完成48小时即贴掉透气阀,以充满二氧化碳的适压环境下,放置21天以上的充分熟成咖啡豆,然后拆封醒豆,与空气接触几小时,再拿来做Espresso。展现出极佳的Crema状态和咖啡风味。当然,各家烘焙手法不同,烘焙程度更是千变万化,其实很难以一规则来套用。

单品的咖啡豆:通常我们使用手冲的方式来萃取咖啡,所以无论何种烘焙程度的咖啡豆,都可以使用闷蒸的时间长短来协助醒豆,因此不需要特别的醒豆时间。

就我们家的烘焙方式 整理各种烘焙程度的养豆及醒豆时间列表如下~

为什么要养咖啡豆和醒豆?如何养豆和醒豆?

还有特别的是,店铺常常会有意式配方豆养豆时间未到,又必须立即使用的情形,那就需要提前醒豆。以下是意式配方豆 养豆和醒豆的关系:

为什么要养咖啡豆和醒豆?如何养豆和醒豆?

醒豆时,请每隔半小时充分摇动翻搅咖啡豆,使下面的咖啡豆也可以上来呼吸新鲜空气!

切记的是,过度醒豆,将导致香气和风味散失!

将开封后的咖啡豆置于阴凉,干燥,避光,无刺激性异味的环境里,醒豆结束后尽快使用。一般来讲,用多少,醒多少。

感谢江门香记咖啡分享,*本文由“咖啡工房”整理编辑,如有出错,敬请留言。

阅读(417)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