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习惯之陕西“帕帕头上戴”

标签:
收藏文化文玩崖柏杂谈 |
导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咱们来谈一谈那些慢慢淡化或推崇到极点的中国民俗习惯。说起陕西,大家的第一印是什么?是兵马俑?肉夹馍?这次了解的是“帕帕头上戴”,不懂?接着往下看。
http://p3.pstatp.com/large/134c00007d352bbbd297
什么是“帕帕头上戴”?
http://p3.pstatp.com/large/12da00058288c44ca588
陕西民俗八大怪之一“帕帕头上戴”,说的是陕西武功、乾县、兴平等一带的妇女将手绢顶在头上当帽子戴。穿戴方法是把帕在发际两边很随意地用发卡一卡,就戴在了头上了。
http://p2.pstatp.com/large/134c00007d34790035ff
此风俗缘于关中盛产棉花,武功县曾是古有邰国,是我国农业发祥地之一,传统的农耕文化,给了人们天然的分工,即“男耕女织”自然地姐妹们头上总是顶着一方素色花格手帕(布帕)。这乃关中农村又一独特景观,这种习俗与一些少数民族妇女的织锦头饰相近,只是更简单为一方布帕罢了。
http://p3.pstatp.com/large/134b000192a57925736a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民俗习惯?
http://p3.pstatp.com/large/12da0005828a0db4a6dd
关中地区虽然号称“八水戏长安”,但地处西北总体缺水,过去没有冼澡设施,除了夏天别的季节都有问题。洗头也不方便,怕头伤生虱子,于是,男人们都剃光瓢(光头),留长发的妇女那就麻烦,怕头弄脏了不好拾掇,只好用手帕把头包起来。但是呢,有一点那是非常的特殊:衣服可以脏一点,帕帕却永远是最洁白的、干净的。
http://p2.pstatp.com/large/134b000192a6b8529654
帕帕头上戴实用性很强!可防风、防尘、防雨、防晒,可擦汗、洁手、包东西,真可谓既实惠方便。陕西有一歌谣:“陕西农村老太太,花格帕帕头上带,防晒防尘又防雨,擦手抹汗更实在。”就是对此风俗最好的阐释。反映关中风情的“西部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帕帕头上戴的镜头。
http://p2.pstatp.com/large/134c00007d36d75553c4
现在的发展如何?
http://p3.pstatp.com/large/134b000192a7ae5624c9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替代品的不断出现,大部分关中妇女已经丢弃了帕帕,在偏远的农村也很难见到这一怪景了。不过在陕北地区,羊肚子手帕还包在汉子们的头上。有一点让人欣喜的是:“苏蕙织锦诗回文与武功民间送手绢的婚俗”使“帕帕头上戴”之风俗魅力永存!
小编总结:不可否认“帕帕头上戴”的替代品就是现代用品防晒保湿霜、遮阳伞和墨镜等。一方面这也顺应时代的方展,一方面我们也慢慢会失去独特的风俗习惯。希望能有所保留,可以说“帕帕头上戴”是当时人民的“智慧”。